依据台媒年12月7日的报道,台军打造新一代巡防舰的“震海计划”,因台中山科学院“迅联计划”战斗系统研制进度延宕而尚未实际开工,且构型也与最初设想截然不同,连官方都有所质疑。但惯于表演“段子”的台舆论节目,已迫不及待地将根本还未现世的“震海舰”吹捧为“台版小神盾”,并打上“不让对手嚣张”的字幕。然而,纵使台军成功自造多艘“震海舰”,就能匹敌与其吨位相若的A型导弹护卫舰、甚至其他火力更猛烈的解放军舰艇吗?
坦白说,单纯比较个别武器毫无意义,因为即便台军在极少数项目略处上风,也根本逆转不了大陆的压倒性优势。何况台还有以下劣势:一,武备、训练、军纪与人员素质极为落后,与解放军之间的代差宛若云泥;二,缺乏支撑战事的足够后勤能量;三,台湾人缺乏敢同生死拚博的勇气与意志,这从历次民调总显示不愿参军抵抗的趋势即可窥知。因此衡量军事的差距,其实不过是再次印证了台不可能成功“拒统”的铁铮铮事实。
然而,有鉴于部分台政客与媒体,仍经常通过吹捧台军实力来激起对抗的民粹,故仍有必要点明两岸的对比究竟有多强烈,以免有更多台湾人民误信。端以台湾海军来说,现役舰艇无一能抵挡解放军攻势,其吨位最大的美制“基隆级”导弹驱逐舰不过才区区四艘,且俱在年代末建造;数量最多,担当主力的“成功级”、“康定级”与“济阳级”巡防舰亦都是服役30年左右的老旧船只,焉能敌得过如下饺子般数目众多、技术又新颖的解放军新军舰。
如“成功级”配备的是AN/SPS-49(V)5二维对空搜索雷达,每分钟最多12转,效率十分低落,完全承受不住高速反舰导弹的饱和精确打击;又无SQR-19拖曳声纳与SQQ-89(V)2反潜作战系统,仅有年成军、自美国引入的派里级“铭传”与“逢甲”两舰装有整合了SQR-19拖曳声纳的SQQ-89(V)9反潜作战系统,但也不是最新式的系统,故台军的防空、反潜能力都已跟不上现代化与智能化作战趋势,没法应付日新月异的电子作战技术、无人机机群与庞大的隐秘潜舰编队。可以说,台军根本是等同蒙眼拿刀矛叫板擎着火箭筒的解放军,两者差距实不可以道里计。
再说现代战争讲究的是联合作战,解放军不断锤炼多兵种、多系统甚至跨战区的协同战力,但陆海空整合滞后的台军,岂可能单凭几艘“震海舰”便挡下解放军?何况即使单单较量海军,解放军早自年代起便凭“飞潜快”(海军航空兵、潜舰、快艇)的灵活战术,相继于一江山岛战役、八六海战等冲突中击沉或击伤多艘台湾大型军舰,台军便丧失了对大陆沿海的制海权。接着台湾虽继续依赖美援军舰勉强自保,但随着大陆成功研发出“上游一号”与“红旗”系列反舰导弹与H型导弹护卫舰,台军在大型舰艇上的表面优势也随之流失。
尽管台军于年代陆续引进美国技术“自造”或直接外购,成立涵盖“成功级”等前述舰艇的较新锐舰队,再度在纸面数据上制衡了解放军海军。但B、C型等导弹驱逐舰的下水,很快就让军事天秤再度倾向大陆这侧。接着型与A型导弹护卫舰的问世,更是让解放军首度拥有具备隐身设计、能迈向远洋、又兼具先进反潜反舰与防空功能的掠海多面手,既能独立作战,又可充当驱逐舰或航母编队中的“带刀护卫”,可谓相当优异。
尤其是A型,配备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射程远达40公里左右的红旗-16防空导弹,比原先安装射程仅12公里的红旗-7导弹的型护卫舰,反应时间与距离拓展不少。反潜方面,A型舰艏安装SJD-9型舰壳声纳,探测距离可达12公里,舰尾则是TSAS-1(型)数字式低频被动拖曳阵列声纳,探测距离远达公里,能同时追踪五个目标,对核潜艇等目标的探测距离则有80公里左右。舰上的两组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可装填鱼-7鱼雷,还有两座六联装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共同应对起中近层反潜的责任。此外,A型可携带一架卡-28反潜直升机,亦能执行远程反潜任务。
因此近年来,A型导弹护卫舰不时巡弋于台海与南海一带演训或监视闯来的美军舰艇,或是远赴亚丁湾打击海盗。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报道,大陆将再增建新一批次、可能多达20艘的A型,雷达系统与起降甲板等设施俱将再予以优化,故其反潜与防空功能估计会再更上一层楼,由此可见解放军对A型的重视。另外需要一提的,乃A型护卫舰上安装了与C、D型驱逐舰、辽宁舰等相同的HZBJ-1作战指挥系统,令解放军得以实现多舰、多军种的实时信息共享,提升智能化与信息化战力,这都教战斗系统与思维落伍的台军所望尘莫及。因此光是面对A型护卫舰,台军现役的大批陈旧舰艇便没一艘占得了便宜,更不用说以潜舰偷袭成功了──毕竟台军只有四艘潜舰,其中两艘还是二战时期的老古董。
至于台当局推动的“震海舰”,是否真能成为对阵A型的“小神盾”?恐怕这只是自吹自擂,可笑自不量力。因为光是雷达系统,台中科院便因始终没法顺利将三面相相控阵雷达轻量化安装到舰体上,导致迄今无从开工,台海军参谋长敖以智便宣称若是此战斗系统无法达成目标,将寻求与外国厂商合作。这便牵涉到两岸工业与军事发展的最大差异:即台缺少技术积累,几乎所有动力、武装、雷达等先进设备俱得仰赖美国供给。所以无论是号称自制的经国号战斗机、成功级巡防舰,其构型、武器、雷达等设计全都是由美国秘密或以商售的名义转移给台湾,令台成为受美国白宫与军火商连手宰制的市场,毫无自主性可言,连两艘二战时期的美制潜舰“海狮”、“海虎”的技术也吃不透。
这种弊病,台海军中将雷学明早在生前便坦言过“当时限于国际形势,不是我们想打什么仗,就能获得什么装备。军备的来源是美军军援,美国人给什么装备,我们就用什么。但美军提供装备,是基于他们的国家利益,有些装备我们要,他也不给,例如我们多要登陆舰就要不到,所以也只能按他们提供的装备进行作战准备”。时至今日,这种可悲的附庸关系也仍在持续。因此当局虽喊出所谓“自造”的口号以壮大底气,但也不得不仰求美国或日本的技术奥援或出口“红区”器材,否则其浩大的自制武器计划将只是几句空言,连个外壳都造不出来。
然而美日纵使愿意协助台自制舰艇,也不过是出于怂恿台成为“抗中”先锋的政治考虑和谋取军火利润的商业动机,不可能提供最一流的核心科技。故台花上大把银子的下场,很可能只是耗费民脂民膏、徒令岛内与外国少数政客和军火商笑逐颜开、却造出一批未必先进的舰艇,还得像吹嘘F-16V战斗机可战胜歼-20般地硬是胡诌,实情则是既不可能战胜解放军,又增添以为能抗衡大陆的台人民的痛苦,甚至可能增加肉体与精神伤亡。
再说台湾只评估最多建造19艘“震海舰”,但解放军现役的A型起码有30艘,其余舰只与海军航空兵更是不计其数。即便台军把号称具备“平战转换”功能的海巡舰艇也搭上,也不会是拥有高超战力的解放军军舰的对手。所以比“舰海战术”台湾比不过;比海空联合作战,战机、战舰数量、科技水平、整合程度都落后的台湾更不可能比得过,所以台制定这些强军方案有何意义呢?不过是几张自欺欺人的画饼。因此与其镇日图谋“拒统”或“谋独”,台湾实应放弃附从美国的路线,早日偕同大陆共商谋求统一与民族复兴的进程,藉以摆脱强权对己身政治、经济与精神的剥削,又能分享大陆发展的繁荣果实,这才是两岸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