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短暂和平年代,日本海军曾是世界上最重视发展航空母舰的海军之一,尽管日本的经济和工业实力不算很强,但日本人在航空母舰的发展上却一点也不吝惜投入资源,世界公认的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凤翔号就是日本的产品。
日本海军重视航空母舰的发展,自然也就重视舰载机的发展,因为舰载机毫无疑问是航母的主要防御和打击手段。日本的航空工业起步不算早,发展速度却很快,当年的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曾是世界最著名的飞机设计和制造企业之一,日本航空工业为海军设计制造的九七舰攻、九九舰爆和著名的零战,都曾经成为英美等国的噩梦。
正在躲避空袭的日军舰队不过讽刺的是,日本人如此重视海军航空兵,却不太重视舰艇防空,更确切的说,是重视程度不够。日本海军从战列舰、航空母舰、重巡洋舰这样的大舰,到轻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中小型舰艇,全都装备了高射炮。日本海军装备序列中的主力大口径高射炮是毫米高射炮,主力小口径高射炮是25毫米高射炮,此外,日本海军的舰艇上还装备有13.2毫米高射机枪。
然而,日本的毫米高射炮射速较慢,且其发射的炮弹没有装备类似美国海军同类炮弹的VT引信,所以战斗效能不佳;至于25毫米高射炮就更糟糕了,日本海军通常在军舰上装备3联装25毫米高射炮,每一门这种高炮上使用一个装有5发炮弹的弹夹,每次防空作战时,每门25毫米高炮后面都要站着好几个水手,专门负责给高炮退弹夹和上弹夹,这样的高射炮战斗效能到底会怎么样,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13.2毫米机枪的效能就不用详细讲了,没人会在对抗敌军大规模空袭时寄希望于高射机枪。
正因如此,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每次在面对美军空袭时只能指望航母上的那些零式战斗机来提供保护,在残酷而血腥的年,经历了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圣克鲁斯海战和瓜岛海战之后,日本海军损失了大部分正规航母不说,海军航空兵部队也损失惨重,有经验的舰载机飞行员大多葬身太平洋。失去舰载机保护的日本海军舰艇在面对美军飞机时原形毕露,每次都被炸得七零八落,却根本打不下来几架美军飞机。
海试中的秋月号驱逐舰日本海军对这个问题也并非全无察觉,早在年,日本海军就开始策划研制一种专用的防空驱逐舰,日本人为其首舰取名为秋月号,该级舰也被称为秋月级驱逐舰。
秋月级驱逐舰的具体情况我们以后再做介绍,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是秋月级的10号舰:宵月号。
作为秋月级驱逐舰的一员,宵月号的名字描述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即月亮被云层半遮半掩,想来这种场面颇具意境,日本人总是喜欢给驱逐舰起这种富有诗意的名字,但依然难以掩饰其用于侵略战争的本质。言归正传,宵月号是年日本海军制定的舰艇紧急追加计划中列入的一艘驱逐舰,日本海军本来计划在这一批次中建造10艘秋月级驱逐舰,但后来随着战局的逐渐不利,这一批次被缩减为6艘。
宵月号驱逐舰和其他的秋月级姊妹舰一样,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舰体全长.2米,宽11.6米、吃水4.2米。该舰装备3座重油锅炉和2座蒸汽轮机,总功率马力,最高航速可达33节;舰体内可携带重油吨,18节经济航速下续航距离可达海里。
作为一型专用的防空驱逐舰,防空武备自然是宵月号驱逐舰的重中之重,该舰装备有4座日本最新的九八式双联装毫米高射炮,舰体前部和后部各以背负式安装两座炮塔;风评不佳的25毫米高射炮也继续安装在宵月号驱逐舰上,但只以双联装形式安装了两座而已。
正在抗击美军空袭的秋月级驱逐舰由于旧日本海军根深蒂固的雷击战思想,宵月号这种防空驱逐舰上也安装了一座四联装毫米鱼雷发射管,可用于发射威力巨大的九三式氧气鱼雷;此外,该舰上还装备了深水炸弹用于反潜。
宵月号于年9月25日下水,年1月31日才完工加入日本海军服役。此时的日本海军早已没有几艘大舰需要宵月号去保护了,宵月号和它幸存的姊妹舰们现在的重点工作就是保护好自己。在此后的六个半月时间里,宵月号根本就没有机会出海和美军作战,事实上,如果它真的出海去和美国海军见面,恐怕立刻就会被送进海底。
宵月号就这样无所事事的迎来了战争结束,并立即被解除武装,改为运输舰,负责从海外接回日本陆海军的残兵败将。完成运输任务后,该舰成为赔偿舰,按照抽签结果于年8月29日转交给中国国民政府的海军,并被命名为汾阳号。
来到中国的汾阳号本来有希望成为主力舰,毕竟它比30年代中国海军的头号主力宁海号“巡洋舰”还要大上一圈,火力航速也更出色。但遗憾的是,当时节节败退的国民政府根本没能力、也没心思好好的整修和使用汾阳号。年2月青岛港解放前夕,已经失去航行能力的汾阳号被拖往台湾的基隆港,此后一直停泊于此,直到年被送进船厂拆毁。
被赔偿给中国的宵月号驱逐舰宵月号年建成后,在日本海军服役了六个半月,在中国海军服役了大约十八个月,满打满算也才服役了不到三年而已就宣告报废,它的运气也就比那些被美军击沉的姊妹舰稍好了一点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