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间信仰种类繁杂,数量可观。因与大陆存在人缘地缘及神缘的关系,台湾的民间信仰大多是从大陆传入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其中又多具有闽南及广东一带的风格,这大概是因为台湾的先民多来自这些地区的缘故。
台湾的庙宇众多,除供奉中国传统的神明外,还供奉天上圣母、广泽尊王、观音、佛祖、保生大帝、开漳圣王、福德正神等,都属于泉州、漳州、汀州各地民间供奉的神明。而最有影响力的天上圣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妈祖。
妈祖,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年),家住福建兴化(今莆田),一直是南方沿海一带居民信仰之航海守护神。自从宋代以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妈祖的封赐近30次,褒封她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或天后圣母等。妈祖的信仰传播很快,宋代在福建就建有10余座妈祖庙,福建的沿海居民有迁徙台湾的,首先需要在惊涛骇浪中漂泊,妈祖就成了人们虔诚祈祷的神明,许多移民奉持着妈祖神像来到台湾。平安抵达台湾的移民,更是感激妈祖的保佑,纷纷在聚集地建祠奉祀,妈祖的信仰区域也随着闽省移民的足迹不断扩大。
今天的台湾,每逢妈祖诞辰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各地都会组成进香团回到福建的湄州妈祖祖庙“谒祖”。甚至在日据时期,闽台妈祖信仰的交流也没有停止过,总有一些信徒不顾日本殖民者的禁令,渡海进香。比如在年,台湾人施福联等人就带领彰化县鹿港天后宫进香团,从基隆搭船前往湄州“谒祖”。当时他们打出的口号是“祭妈祖,怀故土”。
闽台妈祖信仰的交融一直有着深厚的情结,20世纪80年代,台湾妈祖进香团即冲破台湾当局的阻力赴湄州妈祖庙进香。年5月,台湾宜兰县就有19艘渔船载着名信徒直航湄州,并且迎回了祖国大陆妈祖祖庙的38尊小型妈祖像和两尊大型神像。进香团返台时,台湾全省赶来迎接的信徒成千上万,人手一香,敬拜的队伍竟有3公里长。这热烈的场景,充分表现了闽台间数百年来妈祖信仰的交融关系。
其他被民间供奉的神明,有“广泽尊王”、“开漳圣王”、关帝等,还有在民众心目中可以帮助拒盗驱邪、除害治病、消灾解难的城隍老爷、福德正神、助生娘娘等。另有一些神明蕴涵着崇善惩恶的儒家伦理道德内容,他们刻苦耐劳、建功立业、保民济世、忠勇慈孝,如三忠公(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甚至像唐朝时候中原地区死守睢阳,抗拒安史叛军的张巡、许远也在祭祀的神明之列。
大陆移民进入台湾时,从大陆带去了神像,建立了庙宇,有了心理寄托的场所。然而,正如所有神明只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生活境遇所创造的那样,在台湾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一批新的神明也被创造了出来,它们当中,有收复台湾,开发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有明室遗老宁靖王及其妃子,有死于械斗或动乱中的孤魂野鬼,有被政府褒奖的义民爷等。这种土生土长的本地神明,体现了台湾民间信仰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特色。
开台圣王,台湾民间又称开山圣王、延平郡王、国姓爷、郑国姓等,亦即抗清复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将台湾从荷兰殖民者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并为开发台湾作出了巨大贡献,台湾人民尊其为开台圣王,可谓名符其实。
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发台湾的功绩,世世代代为全台湾乃至全中国人民所歌颂。虽然台湾人民十分崇敬这位开台圣王,但在清朝统治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们并不能公开纪念他,只能将其附祀于其他庙宇内,或称之为开山王,暗中祭祀。直到同治十三年,船政大臣沈葆桢奏请于台郡敇建专祠,准予追谥,台湾才有了公开的以郑成功为主神的庙宇。
宁靖王与五妃娘。宁靖王即朱术桂,字天球,别号一元子,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长阳王之次支。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朱携宗室逃往南京,福王封之为镇国将军,隆武元年封为宁靖王,督军于闽粤之间。永
历五年,郑成功占据厦门,宁靖王往投,郑成功以宗室之礼待之。郑成功复台后,宁靖王也随着到台湾。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军攻打台湾,占领彭湖,郑氏见大势已去,商议投降。宁靖王遂决意自杀殉国,宁靖王的五位妃妾也与他一同殉国。
此后不久,附近居民将宁靖王与其元妃罗氏一同葬于竹沪。还建了一座华山殿进行供奉。随宁靖王一道殉国的五位妃妾,后人也以妃礼待之,尊称为五妃娘,还建了五妃庙供奉。现在台南和高雄,各有一座五妃娘和华山殿,供奉的主神就是五妃娘和宁靖王。
在台湾,荒郊野外、路旁水边,常常可以看到规模很小的庙宇,有的甚至用三块大石垒成,内置香炉和几只碗,上覆红布,即成一庙,这就是民间随处供奉的有应公庙。
台湾民间相信,人死了之后是有鬼魂的,无人奉祀的鬼魂是孤魂野鬼或饿鬼,它会跑到阳世间来索要钱物,甚至危害人类。因此,为了使这群漫天游荡、无家可归的鬼魂有个着落,人们便盖起小祠,收埋骸骨予以祭祀,这些鬼民间即称作有应公。有应公之名,取自“有求必应”之意。台湾民间相信有应公很灵验,只要虔诚祭拜,什么事都可以去找他,求财、求寿、求福乃至种种事项,尤其是赌徒认为有了有应公的庇护,便可包赢不输。
义民爷又称作义民公、忠勇公、大将军等,专门祭祀那些死于保乡卫民,除暴安良的忠义之士。民间为避免这些人的鬼魂孤寂无祀,便将他们的遗骸收集埋葬,称他们为义民爷,所建祠庙称为义民庙。
台湾的义民庙,在南部和北部都有,福建人和客家人也都予以奉祀,但香火最盛,供奉最广的,还是客家人较为聚集的地方。台湾民间以义民爷为主神的寺庙,主要分布在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花莲等地,义民庙中供奉的一般是牌位,只有极少数供奉着神像,如景美义民庙祀有义民爷正神,身披战袍,右手持刀,威武雄壮,气势非凡。#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