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在舟山群岛白节山岛附近海域,由上海驶往台湾基隆的客轮“太平轮”不幸沉没;71年后,“太平轮”罹难地舟山和目的地基隆一同举行纪念活动,以表达对祖国统一的心念以及对遇难者的追思。
1月18日,天阴沉沉的,数名手捧鲜花的市民来到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景公园的海堤边。伴随着海浪的呜咽和海风的呼啸,一片片花瓣渐行渐远。
这群人中,有舟山市台办、浙江海洋大学港台侨研究所、市博物馆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不少文史爱好者。“放心吧!我们从未忘记。”“我们会好好研究,讲好‘太平轮’后续故事。”……现场,不少人饱含深情、立下承诺。
年1月27日,大年廿九,也是农历除夕前夜,载满乘客的“太平轮”从上海出发,打算驶往基隆,然而在航行至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时,与货轮“建元轮”相撞。在这个原本与家人团圆的夜晚,近千人罹难,多少家庭破碎。
近年来,舟山一直在努力,用行动唤醒这段尘封的历史: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舟山工作站对“太平轮”开展进一步调查;年初将其列入水下考古“舟山市文物保护十二五规划项目库”;年4月23日确定沉船大致位置……此外,舟山不少专家学者撰写史料报告、召开座谈会等,以事实为依据原则,还原事件真相。
“‘太平轮’事件,是两岸共同的记忆。”舟山市民宗局调研员邱平海认为纪念该事件契合当前现实,可以作为人文伦理上的共同祭奠,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体现,有利于两岸关系的推进。
舟山市文史学者、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孙峰建议在罹难地附近打造纪念场地,为遗属亲友提供凭吊追思的场所,并建议发挥本土文史学者的作用,加大“太平轮”事件本土化的史料研究汇编。
“太平轮”事件的背后,有生死离别的情节、政权更替的大背景等内容,深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