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说到,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由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在珍珠港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所以战前制定的对日作战计划便失去了前提条件。
美国海军只能依靠少数航母与潜艇部队投入对日作战。在太平洋战争前期,由于种种原因,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表现并不佳,因为未能给日本海上交通线造成重大损失。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战争前期美军潜艇部队表现不佳的现实,反而误导了日本海军,使其认为战时日本商船的损失符合战前评估的预期范围之内。
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两个结果:
第一,日本海军低估了美国潜艇的对海上交通线的威胁程度,产生了虚假的安全感;
第二,从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到在年9月,日本海军未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提前建立完善的反潜护航体系。
随着战争后期美军潜艇自身的问题逐渐解决,美军对日“无限制潜艇战”开始走向正轨之际,日本海军保护海上交通线的作战行动就开始陷入困境、逐渐走向失败了。
年9月,随着困扰美国海军的潜艇鱼雷质量问题彻底得到解决,美国海军对日“无限制潜艇战”开始走上正轨。
同一时期,美国潜艇服役的数量也获得了进一步增加,加上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商船航运密码,美军潜艇的战绩不断上升,一举扭转了战争前期的不利局面,使得日本海上交通线在短时间之内就遭受了严重损失。
彻底打破了之前由于美国潜艇自身原因导致的战时日本海上交通线的虚假安全感。
从年9月到年11月,美国海军潜艇每月击沉的日本商船吨位数量急剧增加:9月份击沉了13.2万吨、10月份击沉了10.4万吨、11月份竟然击沉了22.8万吨,开创了自战争爆发以来每月击沉的最高纪录!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商船损失,日本海军终于成立了海上护卫总司令部,开始全面推行反潜护航体制。
尽管日军的护航船队还有许多缺点,但编入护航船队的船只比单独航行的船只少损失百分之六十以上。
而且在年下半年,美国海军潜艇被日本海军反潜部队击沉了8艘潜艇。
由此可见,如果日军更早一些而且更加有力地构筑全面的反潜护航体系,就会大大削弱美国潜艇的战斗能力,从而确保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安全。
但是此时为时已晚,日军构建完善反潜护航体系的努力既不充分又不全面:护航舰只和反潜飞机数量严重不足,受过训练的舰员和飞行员更为缺乏。
总而言之,与盟军在北大西洋的反潜护航体系相比,战争后期日本仓促构建的反潜护航体系既不完善、又不可靠。
日本在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时,其主要因素是为了掠夺东南亚地区的战略物资,尤其是石油资源。
因此,日军在战前制定作战计划时,曾设想依靠东南亚地区的战略资源与能源,构筑一个自给自足的“大东亚共荣圈”,以便依靠这些物质基础与盟军进行持久战与消耗战。
直到盟军丧失作战意志,被迫承认日本帝国对东亚、东南亚与西太平洋的统治权。
这一项计划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战时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尤其是战时石油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战争开始的时候,日本油船总吨位为57.5万吨。
年6月24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部将日本油船列为仅次于舰队航母、战列舰与护航航母的第四位攻击目标。
从这时起,被击沉的日本油船数目与日俱增。
到年,被击沉的油船远远超过新造的油船。
随着油船的大量损失,从东南亚地区运回日本本土的石油也开始大幅下降。
到年6月,日本从东南亚地区运回本土的石油数量仅为60万吨。
年3月以后,来自东南亚地区的石油海上运输活动已经全部中断。
到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的时候,日本油船总吨位仅为吨。
因此,进入年,美国潜艇对日本油船的猛烈攻击,直接导致从东南亚运回日本的石油数量大幅下降,日本海军开始陷入燃料缺乏的战略困境。
日益耗尽的石油储备开始影响到各种战略决策,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不得不迁就燃料补给的现实,因此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在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若干日本战舰因燃料不足而未参战。
此外,为了节省油料,此次参战的主力、小泽治三郎率领的第一机动舰队的9艘航空母舰不再迂回,而是从靠近燃料产地的集结地塔威塔威锚地直接穿过菲律宾中部的圣贝纳迪诺海峡,然后直接驶向塞班岛以西海域进行“决战”。
在日本海军总体实力不足的前提下,这种为了节省燃料而直接出击的战术选择,显然不是一项明智的选择。
结果,在被称为“马里亚纳火鸡大猎杀”的史上最大的航母决战中,日军损失了3艘大中型航母与架舰载机,而美军仅仅损失架舰载机。
不仅如此,为了节约燃油供应,许多日本船舰在这次海战中使用了未经提炼的婆罗洲原油,其极易挥发燃烧。
因此对使用那种燃料的船只来说,是个非常大的威胁。
在马里亚纳海战中,小泽的新锐旗舰、重装甲的“大凤”号航母和久经战阵的“翔鹤”号航母都是因为遭到美国潜艇偷袭,中雷后引发大火导致婆罗洲原油猛烈燃烧爆炸无法扑灭,最终被迫弃舰沉没的。
由于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胜利,日本的“绝对国防圈”终于被盟军突破了。
在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神出鬼没的美军潜艇再显神威,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10月23日清晨,正在巴拉旺水道巡逻的“海鲫”号和“鳏鱼”号潜艇,最先发出“日军中央编队来袭”的电报,接着又将栗田舰队的重巡洋舰击沉2艘、击伤1艘,一度打乱了日军舰队的阵脚,极大挫伤了栗田舰队的锐气。
这天上午,“欧骗”号潜艇在马尼拉湾附近海域重创“青叶”号重巡洋舰。
25日晨,当哈尔西指挥的第38特混舰队在恩加诺角海战中向北追击小泽的航空母舰编队时,洛克伍德命令两个“潜艇狼群”前去断其后路。
担任“诱饵”、从北部接近的小泽舰队不断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的大规模空袭,已受伤的“多摩”号轻巡洋舰就是被其中一个“潜艇狼群”的“贾劳”号潜艇击沉的。
在空袭中侥幸生还的“伊势”和“日向”号航空战舰在向北逃窜经过庵美大岛海域时,又被“大比目鱼”号潜艇伏击,前者差点中雷。
从年12月到年10月,美军潜艇击沉了艘日本商船、总吨位万吨,平均每个月损失高达31.2万吨,四倍于战前预计的每个月平均损失8.3万吨。
莱特湾海战结束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已经丧失了与美国海军在海上正面抗衡的能力。
年11月,随着战线进一步向前推进,洛克伍德将军将潜艇前进基地推进到了关岛,他在“霍兰”号潜艇供应舰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指挥部。
美国潜艇在关岛加油后,巡逻范围扩展到了吕宋海峡和中国东海。
11月15日,由5艘运输船和5艘油船组成的护航船队在济州岛以西海里处遭到了美军潜艇群的伏击,护航舰队的核心一一“神鹰”号护航航母被美国海军“锹鱼”号潜艇击沉。
11月21日,美国海军潜艇“海狮II”号在台湾基隆以北40海里的海域,击沉了日本海军“金刚”号战列舰。
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年11月28日,美国海军“射水鱼”号潜艇在东京湾外海击沉了日本海军最大的航空母舰“信浓”号。
12月9日,日本海军“隼鹰”号航母在冲岛附近被美国海军“扁鲨”号与“红鱼”号潜艇击伤。
12月15日,一周之前刚刚击伤“隼鹰”号航母的美国海军“红鱼”号潜艇又在中国东海击沉了日本“云龙”号航母。
就这样,仅在年一年时间里,美军潜艇就击沉了日本海军1艘战列舰、7艘航空母舰、2艘重型巡洋舰、8艘轻型巡洋舰、31艘驱逐舰和7艘潜艇。
此外还重创了1艘航空母舰和4艘重型巡洋舰。
这一年的日本军舰与商船由于美军潜艇攻击造成的损失高达70万吨与万吨。
尤其是这些辉煌的战绩,特别是击沉那些大型战舰,都是由单独活动的潜艇创造的。
因此年又被称为“美国潜艇年”。°
年初,日本本土到东南亚地区的海上交通线已经直接暴露在美军航母编队、陆基轰炸机和潜艇部队的攻击范围内。
年1月9日,为了配合美国第6集团军在仁牙因湾的登陆行动,哈尔西将军大胆率领第38特混舰队从巴士海峡突入南中国海,其间这场“哈尔西旋风”沿着印度支那半岛海岸一路南下扫荡,沿途各港或海上的日本运输船几乎全部被击沉。
与此同时,一支由10艘商船和2艘军舰组成的日本护航船队,由新加坡开往日本的途中也被全部击沉。
2月份,日军在新加坡集结了最后一支海上运输编队,这次竟然要由“伊势”和“日向”号航空战舰、“大淀”号轻巡洋舰直接装满油桶充当运输舰,由很少的几艘驱逐舰护航,进行“北号输送作战”。
这是日军最后一次成功从东南亚地区向本土运回石油的海上运输行动。
截止到年3月,日本至南方资源地区的海上交通线基本上已被切断,仅仍能从亚洲大陆,特别是从满洲,经由日本海运进物资。
从2月至4月,美军潜艇一共击沉了90艘日本船只、总吨位约30万吨。
令人讽刺的是,年上半年以来,美军潜艇的战绩却开始下降了,这倒不是因为日军反潜措施得力,而是这时日本已经没有剩下多少可供击沉的船只了。
由于南方航线的彻底断绝,美国潜艇的攻击目标越来越多的是中国沿海和日本海附近的较小的运输船只。
由于日军早已在日本海的所有入口布下大量了水雷和反潜网,加上在浅海海域作战的危险性,所以自年10月以来美国潜艇一直未敢进入日本海。
因此,战争末期被称为“裕仁天皇的御池”的日本海,已经成了日本周边最后一个相对安全的海域。
为了突破“裕仁天皇的浴池”,年6月,美军抽调9艘潜艇组成潜艇群,在新型短波声呐的引导下,潜入日本海执行破交任务。
美军潜艇从6月3日至6日依次通过对马海峡,9日开始破交活动。结果击沉1艘日本潜艇和28艘日本商船、总吨位吨。
从年3月开始,由于盟军潜艇、飞机和水雷的有效封锁,早在盟军进攻日本本土之前,日本就已陷于全国性的饥饿状态。
随着美军在广岛和长崎先后投下两颗原子弹,加上苏联对日宣战,日本帝国已经处于四面楚歌的局面。
鉴于败局已定,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和军部被迫接受《波兹坦公告》,由裕仁天皇亲自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声明。
从年11月到年8月,美军潜艇一共击沉了艘日本商船,总吨位为74.6万吨。
另外被美军飞机击沉了艘,总吨位.4万吨。
被水雷炸沉了艘,总吨位47万吨。
可以看出,在战争的最后阶段,美军潜艇取得的战果已经被美军飞机的战果所超越。
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盟军已经彻底夺取了制空权与制海权。
日本到东南亚的海上交通线已经被彻底被切断,能够出海航行的日本商船已经没有剩下多少了。
年11月24日,尼米兹将军又是在潜艇的狭窄甲板上,举行指挥权的交接仪式。
这次,他把太平洋舰队司令和太平洋战区司令的重任交给了斯普鲁恩斯将军。
回想四年之前,当时正是在珍珠港遭受日军偷袭以后的最黑暗日子里,尼米兹将军在“茴鱼”号潜艇上就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一职。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正是弱小的美国潜艇部队独自迎战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海军,开始了长达三年零八个月的水下战争,并最终获得了这场无声胜有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