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人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对中国宝岛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的统称,目前台湾当局已经停用此名词,高山族实则包含台湾的14个被确定的少数民族(泰雅、赛夏、布农、曹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阿美、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赛德克族。)及其他未被确定的民族。高山族主要聚居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少部分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
高山族过去长期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据史载,三国时期,高山族的先民分成若干部落,部落成员称为“弥麟”,公共事务由部落成员共同管理,他们使用石斧、石锛、石环、用鹿角为矛,用青石为镞,以采集、狩猎为主,畜牧业尚不发达,盛行男嫁女家的婚姻制度,大约尚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至7世纪,已有了农耕、畜牧,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有少量铁器。部落有酋长,无赋税,公共事务仍由部落成员管理,有人犯罪,由部落成员根据习惯法共同议决制裁办法,轻者仗责,重则处死。无文字,不知历法,崇拜山神、海神,集会时多举行歌舞,已有雕刻与绘画。
历宋、元、明各代,台湾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增多,据明代陈第《东番志》等书记载,当时高山族的农业、畜牧业和狩猎,虽较以前有了进一步发展,且已有部分特产与大陆沿海居民进行贸易,汉人以玛瑙、瓷器、布、盐、铜、簪环之类易高山族的鹿脯、鹿皮、鹿角等,但各部落之间依然“老死不与他夷相往来”,仍过着原始的生活。
16世纪以来,台湾多次遭受外国侵略,17世纪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经济才得到快速发展,也逐步由原始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近现代以来,又遭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高山族和汉族人民一直以来都在共同抵御外国侵略者的侵略,从未放弃。其中规模最大的还要属年的雾社起义。
年10月27日,赛德克族马赫坡社首领莫那·鲁道长子举行婚礼,由于一名日本巡查破坏了赛德克族的风俗,导致赛德克族民众长久积蓄在胸的抗日怒火爆发。
在莫那·鲁道的领导下,雾社赛德克族民众于10月27日发动起义,袭击了警察所,杀死警察,夺取枪械弹药,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杀死日本人名。日本殖民统治者得知雾社起义消息后,立即从各地调来军队予以镇压。日军对赛德克族同胞施放毒气,起义人员死伤较多,赛德克族同胞撤至山林,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日军展开游击战,日军死伤半数。
在这种形势下,日军改变对策,施展诱降手段,鼓动起义队伍的家属前去劝说。此招不灵,日军恼羞成怒,对不屈的山民发动了更加疯狂的进攻。日军动用大炮、催泪弹和毒气弹,致使起义民众大部死亡,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起义失败,雾社高山族同胞总人口不过人,在这次起义中余人战死或自杀。年,殖民当局利用高山族内部的分裂,用借刀杀人方式,挑起高山族内部仇杀,制造了第二次雾社事件。这场民族抵抗运动与前期的武装斗争构成了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洪流。
之后又参与了“二二八”事变,起因是年日本战败后,台湾终于摆脱殖民统治,而从日本手中接收台湾的国民党政府,由于军政风纪败坏、治理无方,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停滞,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员于“台北天马茶坊”的街头查缉私烟时,殴打烟贩林江迈致其流血。之后人民开始围观,警员想掏枪驱逐围观群众,却开枪误伤当地群众陈文溪(送医次日死亡)。
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要求交出罪犯,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急电南京求援,国民政府调驻守上海的21军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对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运动最终失败。
这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也加剧了台湾当地的反抗热情,不久以后,台湾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现在的台湾不管是经济还是综合实力都得到大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也因此台湾被称为亚洲四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