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送王船”是福建省厦门市古老的民俗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明初。该习俗4年举行一次,每次都会不计成本制作一艘大船,推到海边沙滩上一把火烧掉。送王船习俗寄托了中国沿海渔民敬海神、祈祷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目前,“闽台送王船”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和东南亚地区深具影响。11月18日,来自大陆、台湾地区、马来西亚等地的二百多人在厦门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第九届海峡两岸送王船活动。
90岁的阮过水老先生,是第九届“送王船”活动的牵头人。他是厦门港人,年他和他的渔船被国民党军队强行征用,去了台湾。他的妻子和三个幼儿则留在厦门港。万万没想到,他再次回来已经是30多年后。出于对厦门故乡的思念,他和几个闽南渔民在台湾基隆建造一座龙珠殿,让厦门港渔民的信仰在台湾落地生根,龙珠殿的送王船习俗也因此流传于海峡两岸。图:11月7日,厦门沙坡尾渔港,阮过水仔细检查王船的每一个细节。
11月17日晚,厦门沙坡尾渔港,两位参加“送王船”仪式的工作人员在渔港熬夜看护王船。
11月18日早上9时,厦门沙坡尾渔港,造好的王船停放在厦门地标建筑双子楼下。王船船头正面是狮头图案,两侧插上青龙白虎的护法旗,船舱则设置微型王爷庙,前头和两侧则有47个彩纸神像,船尾则有赤黑白绿黄五色旌旗,配十二生肖的彩绘图案。这艘造价20多万元的王船,将在8小时后被推到海边烧毁。
11月18日早上11时,厦门沙坡尾渔港,台湾地区和马来西亚地区的民间信仰的神像也漂洋过海来到厦门,共襄送王船盛举。据悉,中国近年拟和马来西亚一起,努力将送王船民俗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1月18日中午,厦门沙坡尾渔港,阮过水在街头做法事。他已经90岁,那些跟他一起举办送王船仪式的渔民也一个个变老。他很担心,年青一代已经没有渔民,了解送王船意义的少之又少。这份信仰的存续,存在困难。
11月18日中午,厦门蜂巢山路,送王船的队伍所到之处,都被游客和市民热情围观。
11月18日中午,厦门蜂巢山路,沿街居民趴在窗口,从高处争睹王船从楼下经过。
11月18日中午,厦门思明南路,马来西亚的不少友人组团来厦门参加送王船盛事。据悉,此次来厦门参加活动的台湾同胞和马来西亚友人共计有将近人。
11月18日下午,厦门珍珠湾海滩,巨大的王船经过街头4.4公里的巡游,终于来到海边。
11月18日下午,厦门珍珠湾海滩,人们向安置妥当的王船投掷引燃物。
11月18日下午,厦门珍珠湾海滩,王船正在焚烧,其中的微型王爷庙仍然可见。
11月18日下午,厦门珍珠湾海滩,王船经过半小时的焚烧后,基本框架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