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的吴世泽依旧精神矍铄。
台海网8月8日讯据厦门晚报报道今年92岁的吴世泽,仍在为整理档案资料而忙碌着,希望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记录。
吴世泽曾是上世纪50年代赫赫有名的“战地播音员”。作为对金门有线广播闽南话第一人,他冒着枪林弹雨坚持在前沿阵地播音近十年。退休后,他仍保持党员和军人的品格,坚持学习、发挥余热。他说,自己能够长寿,与心情愉快有关,“我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五六十岁的样子,能走、能吃、能唱歌”。
86岁时前往台湾与当年“对手”会面
吴世泽(右四)赴台与汤丽珠(左三)会面。
年3月,吴世泽奉命调到角屿岛广播组,开展前线对台有线广播宣传,打起攻心战,日常对台喊话广播,在危险、艰苦的角屿岛工作了8年。
年,他转业至厦门邮电局,在地方邮电系统工作18年。
年,86岁高龄的他决定,带着老伴和女儿去一趟台湾,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与曾经唱了多年“对台戏”的台湾播音员汤丽珠会面。“我们对彼此的声音都很熟悉,但一直没有见过面。我只知道她住在基隆,不清楚具体地址。”吴世泽回忆,到了台北后,他们在当地媒体的协助下,联系上了汤丽珠。
“让你们久等了!”汤丽珠声到人到,吴世泽快步上前,两位老人的手在跨越半个多世纪后,握在了一起。吴世泽给汤丽珠送上了他亲笔书写的书法作品“两岸一家亲,亲情隔不断”。“这是我退休后完成的一件大事,我们从‘对手’变成朋友,也希望两岸早日统一。”他感慨地说。
退休后上了10年老年大学比大半生学的还丰富
年退休后,吴世泽开过店,专门卖BB机、大哥大之类的通信器材,两年后因竞争激烈退了出来。当时厦门老年大学刚成立不久,闲不住的他一口气报名参加交际舞、走模特步、唱歌、古典诗文、绘画、书法、钢琴等课程的学习,成了厦门最早的老年模特队成员之一,还参加了合唱团。
吴世泽说,那10年他学到的东西,比大半生学的还丰富。他小时候曾上过私塾,虽然背了四书五经和很多古诗文,但直到上了古典诗文班后,才理解其中不少文章的意思。而他从小对书画、唱歌等感兴趣,也是在这一时期才进行了系统学习,并有了参加活动、发挥特长的机会。他说:“在老年大学的10年,收获很多,晚年生活非常充实,可以说是这一生中最愉快的10年。”
最多时参与管理12个班一周有六天泡在学校
学校领导觉得吴世泽学习态度积极认真,让他当了班长,之后又当了班主任。他积极参加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把多个班办得有声有色,也因此两度被评为“厦门市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
“最多时,我负责4个唱歌班、4个古典诗文班、3个书法班和1个钢琴班,学校有一半的科目我都参与管理。”吴世泽说,很多学员一周就上两三天课,而他从周一到周六都“泡”在学校里。他为老伙伴们考虑得很周到,例如,下雨天,他会在地面铺上纸皮,防止滑倒。大家和他相处得都很融洽,每学期结束开联欢会,学员们一定要先请“吴老师”唱一首歌,而授课老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也会征询他的意见。
正整理当年的档案资料计划交给市档案馆保存
80岁后,因为年纪大,加上从鼓浪屿到岛内往来不便,吴世泽才告别了老年大学,但很快加入鼓浪屿老年合唱团,还参加了许多演出,直到90岁才因年纪被“劝退”。他笑着说,现在自己依然闲不住,每天在家里楼上楼下来回走动,准备将家中的档案资料整理归类。
吴世泽还有一项兴趣爱好,就是收藏。离开老年大学后,他有了充足的时间,便开始逛旧货市场,淘了不少旧物,其中,BB机、大哥大、照相机就装了满满一个橱柜,还有瓷器、字画等,藏品装了两个房间。
吴世泽的藏品中,还有当年在部队工作时收集的各种档案资料,包括宣传单、对台工作总结等。此外,他立功受奖的资料也有不少,有喜报、奖状、口头表扬通知书、功劳证等。目前,他正在一件件地整理。他说,希望把有价值的藏品交给市档案馆保存。
淡泊名利让人敬重
鼓浪屿文史研究者李世伟:吴世泽老人是一位值得人们敬重的老者。在晚年,他不计报酬,担任老年大学诗文、书法、音乐班的班主任达十年之久。数年来,他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各种电视专题片上,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淡泊名利,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文/图记者龚小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