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府城北门的曲折命运,台北仅存的清

台北的冬日,照片总会发暗,有点小悲伤。

本文开始进行到台北后的第二天的行程,要玩一个平溪九份一日游,这是一个特别经典的行程。下文详述。

西门町

早上不到8点就从西门町出发了,先从客栈走到台北车站。当时拍照时,根本不知道这里就是著名的西门町,只是觉得很有特色,随手拍下的。

很有特色的西门町街区

当晚坐捷运回到西门站,才第一次领略的夜色中的西门町风采,也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朝气蓬勃的西门町。这是后话了。

一路按照导航走向台北车站

不经意间,小街尽头的这座古城门吸引了我的目光,果断地放弃了导航路线,先去看看这个古色古香的城门。

台北的城市发展,最开始人们在艋舺地区聚集,有剥皮寮历史老街等历史街区。之后,随着艋舺的河道淤积,船只只能停靠在艋舺下游的大稻埕地区,商业中心也从艋舺转移到大稻埕。年,清朝在艋舺和大稻埕中间的地带,建立了台北府城,并设立官署,台北市得以正式建立和发展。

台北府城一共有五座城门,北门是正门,从前还有瓮城。现在的台北府城早已经消失在历史当中了,五座城门中的四座已经不知去向,仅仅在地图上留下了相应的地名,如:西门、东门、小南门等。

坐落于台北市忠孝西路、博爱路、延平南北路交会处的北门,是清代台北府城唯一被完整保留至今的城门遗迹;百余年来,府城几经都市更新与街道拓建,早被拆除无踪,如今仅剩北门夹处在繁忙的现代高架道路之间,标示着台北城走过的历史岁月。

承恩门

北门的正式名称为“承恩门”,在台北市与圆山遗址并列为一级古迹。北门因面朝北极星,承接皇恩,故名承恩门。

北门的设计属封闭的碉堡建筑,城座中央开有进出府城的城门孔道,为当时大稻埕进入台北的必经之路。游客若走近孔道细看,可发现里面有两扇已毁朽的巨大木门,上裹镶铆丁的厚铁皮。孔道上方墙面砌着一方石匾,上书“承恩门”,匾额上下雕莲华草纹、左右刻宝瓶花卉,取“年年平安”之意。

屋顶的线条优美、简单,燕尾翘起,是传统闽式建筑常见的歇山式飞詹。北门城座全由取自北投其哩岸和大直北势湖一带的长条安山岩块砌成,城楼墙面为砖砌、外敷灰泥,屋顶则铺设红烧筒瓦,建材均为当时的上选,城楼则分内、外两层,前后外墙上各开有三个供监测的窗孔,左右两面墙壁上亦有拱形门洞;而内、外墙间设有巡哨的回字形走廊,内室地面则挖有防敌军撞开城门的千斤顶闸道。

承恩门

台北府城于年正式落成于艋舺(今万华)与大稻埕两地中间的地带。北门即为五座城门之一,也可以说是台北府城的正门。北门在内的四座城门,但因为年久失修,加上不受重视的结果,破损的情形日渐严重。到了年,台北市政府开始以「整顿市容以符合观光需要」为由,将东门、南门和小南门全面改建为中国北方宫殿式建筑,原貌尽失。北门本来也在改建之列,不过由於当时已经计画在忠孝西路上兴建高架道路,并且将通过北门所在位置,因此预定直接拆除北门,不再改建。後来高架道路於年开工,在学者极力争取下,市政府才同意修改兴建方案,高架道路改以弯道绕过北门所在位置。高架道路完工後的十几年间,北门被高架道路主线和延平南路匝道紧密包夹。所幸整体原貌终未受太大破坏,延平南路匝道亦因使用率偏低而於年拆除,解除了北门被包夹的命运,但主线对於北门仍然继续造成北面视觉上的遮蔽至今。

由于着急赶到台北车站,就没有从其他角度再照几张,想着之后补拍一下,忙碌中就错过了。

台北邮局

台北邮局就在承恩门的一侧,邮局门前的老邮筒很有故事。

清乾隆年间,闽人自福建泉州、安溪二地渡海而来平溪开垦,依山傍基隆河,以务农为主。矿业龙头颜云年年创立台阳矿业株式会社,全面开采煤矿并投下巨资开辟平溪线铁路,使平溪区进入发展的蓬勃期,直到年矿坑停采,人口大量外移,盛极一时的矿业城市又回复到以农为生的乡村。

平溪从绚烂到平淡,平溪邮局前的老邮筒见证了历史,也为长年来异乡淘金的矿工们投入家书报平安,如今,浑厚的身影,仍在为平溪的居民服务中。

如今,此一老邮筒成了全台历史最悠久的老邮筒,具有纪念价值。游客多会特别买明信片,在此投递寄给朋友。

大家可能会对这个“平溪”有点陌生,别怕,我今天的行程就是要去平溪的,这是一个台北最经典的行程之一。

下文要介绍一下“鼎鼎大名的”的“台铁便当”,和我们的高铁盒饭“较下高低”。

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