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场上,最著名的国军部队当属第74军无疑,王耀武、张灵甫、俞济时、余程万等名将都是出自其中。其实还有一个人的军功和能力本都在张灵甫之上,但在后世却名声不显,他就是李天霞。李天霞,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县(今上海宝山区)的一个富商家庭,少年时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幸赖岳父徐盛江出手,才保住大半家产。李天霞自幼顽皮好胜,是当地有名的孩子王,常带领一帮顽童扮演打仗游戏。稍长时,李天霞沉迷于研究催眠术和奇门遁甲之术,能将郭璞的《葬书》和杨筠松的《撼龙经》倒背如流,长恨自己无名师指点,只能熟读而不得运用之法。据他说,抗日时领兵驻扎四川松潘,曾地一老僧指点,这才开窍,将奇门遁甲研究入门。年4月,李天霞从上海乘船南下广州,以第十七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与王耀武、戴安澜等成为同学,毕业后参军北伐。李天霞性格争强好胜,又精于谋划,他的军旅生涯前期可以说是非常顺利地,年升营长,年升中校团副,次年升团长,年升任第51师少将副师长,时年仅29岁,而师长正是他的同学王耀武。抗战时期是李天霞军旅生涯的巅峰。他当时任第51师副师长,兼旅旅长,下辖团(团长张灵甫)、团(团长邱维达),先后参加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邵阳战役、雪峰山会战等,从年一直打到年,参加几乎所有重要对日战役。尤其是上高会战中,李天霞率51师激战17天,重创日军,被第74军军长王耀武上报为此战第一功,获第一号“陆海空军武功状”,之后还获得四等“云麾”、“宝鼎”等勋章。年3月,李天霞晋升为第军中将军长,次年在竞争第74军军长之位上败给张灵甫,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自己的职位比张灵甫高(李是正军级,张是副军级),资格比他老(李是黄埔三期,张是黄埔四期),军功也不输于他,而且更曾是他的直属上级。这为后来的张灵甫之死埋下伏笔。年国军进攻山东时,汤恩伯率第一兵团孤军先行,其下辖第74师又被师长张灵甫带着狂飙突进,以至于在临沂孟良崮陷入华东野战军的包围。当时汤恩伯命令李天霞的第83师(由第军改编)派一个加强团进占桃花山(距孟良崮东南约10里)。结果,李天霞一招瞒天过海,只派了其战斗序列中战斗力最差的第19旅57团的一个连携带电台接近74师,发电报谎称是全旅来援。并命令最靠近第74师的57团随时可以撤退。但57团团长罗文浪为了战后替李天霞背黑锅,最后仍然主动与74师会合。孟良崮战役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整编74师被粟裕全歼,师长张灵甫也被击毙,而且还搭上了李天霞的57团。此战之后,李天霞被蒋介石下令“就地枪决”,幸亏汤恩伯这时候及时伸了把手,亲赴南京去解释,李天霞才被免于死刑,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得了一枚三等云麾勋章。年,李天霞率部在福建战场被击溃后,撤离至台湾基隆。年,李天霞被以“不尽其应尽职责,临阵退却”的罪名投入监狱,判处12年有期徒刑,结果只关了半年就被放了出来,“调服军役,戴罪立功”。从此,李天霞心灰意冷,退出军界,出任情报局顾问,专门传授“奇门遁甲”“催眠术”。年2月,李天霞病逝,终年60岁。李天霞的后人中,有一个儿子很有名,他就是导演李力安,曾拍摄《戏说乾隆》、《戏说慈禧》、《风云之雄霸天下》、《刘伯温传奇》等著名影视剧。李天霞曾说过:“军人的事业在战场上,部队的光荣是打胜仗。”起码在抗日战场上,这句话他做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