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这句话出自戏剧《江姐》的唱词,既是对江姐革命胸怀的高度概括,也是革命者的真实写照。
如今,我们身处太平盛世,却不能忘了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如今的海清河晏是许许多多的先辈不顾个人得失,穷尽毕生精力,付出惨重代价才换回来的。这些先辈中有为革命出钱出力的开明绅士,社会名流,有冲锋陷阵,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的将士,也有不为人所知的地下工作者。
在台湾曾经有这样一位地下工作者,他辞别新婚妻子赴台工作,却不幸被出卖,为了躲避国民 的追捕隐姓埋名,躲入山村数十年,在暮年才得以返还大陆,与家人团聚。他是我 历史上在台湾潜伏时间最长的地下工作者,他就是谢汉光。
丰顺县埔寨镇采芝村,全村多人,历史上人才辈出。
▲采芝楼年9月,谢汉光出生于采芝楼一个农耕家庭,家名丙坤。兄弟姐妹11人,他排行第2。他从小聪颖,年,他报考大学法务专科,但正逢当年取消法务专业,结果被“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森林专业录取。当时校内有我国 的学者竺可桢、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王力等一批名家在这里任教。
在校友中,他与梅县三角地(今属梅江区)人梁铮卿、揭阳榕城人陈仲豪、普宁人张伯哲等人过从甚密。他们受学校里中共 员教师的影响,经常参加抗日活动,在思想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梁铮卿
▲陈仲豪
▲张伯哲
年7月,谢汉光毕业后,回老家与揭西县五经富镇一个叫曾秀萍的女学生结婚。婚后第9天,谢汉光应同学的邀约前往广西,先后在广西省农业试验场任技士和担任黔桂铁路柳州农场主任。
谢汉光走后,曾秀萍怀孕,在老家生下儿子谢定文。由于家乡埔寨一带也被日 袭扰,曾秀萍带着儿子来到广西找到丈夫。这时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为了让妻儿有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他把妻子安排在附近中学教书。
谢汉光利用职务之便,在农场中安排了一批潮汕陷落期间逃到桂林的潮梅籍进步人士,如中共 员邱达生、王珉、陈静、陈莹、叶瑶华(叶小梅)、周勤淑等,庄世平、邱秉经、 声、徐院池、马化龙、徐扬等与谢汉光也有联系,有的同志生病了,还得到他的关照帮助。谢在柳州工作的住所,成了潮籍共产 员和革命同志的庇护所和联络站,而谢汉光此时仅仅是一位“ 外进步朋友”。
年11月,桂林被日 攻陷,谢汉光带着妻儿随着难民潮向四川转移,先后在高县和邛崃等地教书谋生。
▲谢汉光接受中共在台工作任务
日本投降后,台湾光复,广西大学一位教授先行到了台湾,任省林业试验所所长,来函邀请学生谢汉光前往台湾一起工作。谢汉光欣然接受邀请,带着妻儿到香港,拟搭乘海轮到台湾。
在香港时,有个朋友邀请他拜会了中共华南分局在香港的负责人方方、苏惠。方方希望他到台湾后,帮助中共做一些工作。他早在大学时期就是一个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工作后经常与共产 员相处,受 的影响很大,便满口答应下来。苏惠大姐说:“你有一位校友也很快要到台湾,希望你为他安排一个职位,便于开展工作。”
▲中共香港负责人方方与苏惠谢汉光考虑到在台湾要接受中共的任务,妻儿在身边不方便,便让曾秀萍背着儿子,一路艰辛地回到老家,在家乡的小学当教师,带着儿子等待丈夫的讯息。谁知这一去就是42年!
南方局安排了一位中共女 员与谢汉光假扮夫妻,同行到台湾任职。一个月后,中共 员张伯哲来到台湾,由谢汉光安排在属下的莲花池分所担任科员,以此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
谢汉光到台湾后,老师安排他在“台湾省林业试验所”工作,后来老师另谋他职,推荐他当上了所长。他利用这个身份,为中共安排了一批从大陆派来的人员。校友梁铮卿先后在台中农林总场、台湾省农林处畜疫血清制造所任技术员;陈仲豪、徐懋德等人安排在基隆中学任教;将张伯哲安排在林业试验所担任科长等。
年初,中共台湾省委经过多方考察,由张伯哲介绍谢汉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 。他们在台中一个姓林的人家中,与台中中学一位姓张的老师一起,举起拳头,面向 旗,举行了庄严的入 宣誓仪式。
为掩护自己潜伏人员的身份,他积极做好研究工作,于年12月,与同事合作撰写了《林分调查与初步研究》的论文,发表在相关刊物上。
年10月31日,国民 保密局在基隆中学破获了中共台湾地下 的《光明报》,从“光明案”中获悉中共在台湾的地下组织,于年1月29日将中共台湾负责人蔡孝乾逮捕。
蔡孝乾被捕后,供出中共在台湾的组织关系。中共潜伏在台湾国防部的参谋次长吴石中将等多人被捕,多人受到牵连,致使中共在台的组织遭受灭顶之灾。
根据谢汉光的孙女谢淑芳叙述,爷爷曾向她们讲过他逃亡的经历,爷爷的神情很凝重,但很坚毅——
“那天,有一位陌生人送来张伯哲给我的信并附了30元潜伏经费,要我立即离开林业试验所莲花池分所。翌日,我到嘉义县中埔分所隐蔽。几天后,场里一个工人告知我,有刑警6人到莲花池搜捕,没抓到我。我请人带路到了台中畜牧场,拟找广西大学的同学梁铮卿(台中地下 员)。畜牧场工人告诉我,梁铮卿已于昨日被捕,也寻不到张伯哲等人的去向。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照张伯哲信上所提出的潜伏意见,到了台中南屯村,多亏广西大学同学的掩护和帮助,走路到台东林场林业改良站。
在快要到台东林场的路上,遇到一位农民杨溪伯,我谎称自己是国民 逃兵,因无户口逃来此地。他好心带我到他家里,因怕查户口,几天后又把我转移到20里外更远更偏僻的深山里。
村长来干涉,我把随身带来的两个金戒指送给他,他才答应我住下来,并帮我顶替了该村失踪已一年的高山族农民叶依奎的名字,办理了身份证和户籍,以后就在村里林场干活。这样,我为了躲避台湾刑警的追捕,改姓名,在台东深山林场隐居了38年。
白驹过隙,时间来到了年,这时候两岸逐渐开放,许多被海峡阻隔的亲人得以重新聚首,许多思念了一辈子家乡的老人得以在有生之年重回桑梓之地。经过申请,次年,谢汉光经香港回到老家。
▲台湾光复谢汉光的老家在广东,当他再次回到家乡之时,找到了他的妻子和儿子。
不过,此时谢汉光用的依旧是“叶依奎”的假身份,由于当年工作的需要,谢汉光的入 是秘密进行的,没有任何现存的资料可以证实叶依奎就是谢汉光,也不能够证实谢汉光就是几十年前潜伏在台湾的地下 员。当地 府只把他当成“困难台胞”,每月发20元的生活补助。
那几年,他一面向中共中央组织部写报告,要求恢复 籍;一面写信回台湾,托朋友将他的薄产变卖。
▲台湾光复幸好,当年的知情人还没有全部离世。陈仲豪是谢汉光当年的好友,在“光明报”案爆发之时,陈仲豪得以侥幸逃离台湾,回到大陆。打听到战友的下落,谢汉光特地由他女儿陪同,手持拐杖,从丰顺来到汕头与陈仲豪会晤。相别数十载的生死同志,今天相见,彼此又喜又悲。
陈仲豪联络到当年与他一同在台湾基隆中学任教,后被营救回大陆,在天津市台办任职的徐懋德,写信告知谢汉光的情况,要求帮助谢汉光办理恢复 籍和张伯哲烈士荣誉的组织手续。徐懋德收集到几位当年在台湾的战友写来的证明材料后,转呈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接到来信后,非常慎重对待,派出一位司长级领导到相关人员单位调查落实。经过几年时间,年5月23日,中共丰顺县委组织部发出文件,全文是:
关于谢汉光同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及办理离休的通知
县民 局:
根据省委粤组审()16号、梅市干函字()11号通知,中央组织部决定,一九八八年从台湾回归丰顺定居的谢汉光同志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从一九四七年初算起,从一九九五年四月五日起按一般干部(科员)办理离休。月标准工资按科员六档元,科员九级元,基础工资90元,工龄津贴49元,共计元。办理离休后,离休费按有关规定执行。
▲台湾光复谢汉光捧着文件,老泪纵横。谢汉光在台湾的朋友处理了他的财产,还凑了些款,托人带回给他。他在县城汤坑路六巷花3.1万元买了一栋两层楼房,将妻儿子孙的户口迁回丰顺,一家人安乐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圆了他享受天伦之乐的心愿!
▲台湾光复陈仲豪在《谢汉光传奇式的革命人生》一文中写道:“我和谢汉光认识和交往已久,且有着深厚情谊,到台湾工作之前及之后,联系一直不断。我深深感到谢汉光的为人做事,在中国革命知识分子中是一位纯挚、朴实、所谓‘听 的话,跟 走’的典型人物,其传奇式的革命经历可歌可泣,应该流芳史册。”
年,80岁的谢汉光在丰顺老家含笑离世。
▲台湾光复我们有幸采访到谢汉光的儿子和孙女,由其孙女的口述中,让我们了解到更多有关于他爷爷的人生经历。
谢汉光饱经苦难,死里逃生,好不容易过上宁静、温馨的家庭生活,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晚景太珍贵了,但又太短促了!一位热情、纯挚、朴实,有着执着的信念,真真正正是 的一名 战士,值得我们尊敬的典型的革命知识分子。
在此,向所有国家奋战的中共地下 员致敬,没有他们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
攥稿:蔡庭耀
编辑:徐增有
审核:蔡潮阳、谢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