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应对台风灿都城市运行平稳有序人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是哪家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本文来源:浦东时报」

台风“灿都”逼近,浦东严阵以待。全区各部门保持高度警醒,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共安排了个临时安置点,转移9.4万余人,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合力打赢防御台风“灿都”这场硬仗。

临港新片区转移安置3万余人

■本报记者陈烁

昨天上午10点多,冰雪项目二期建设者苏朝军和同伴们一起走进已经建好的冰雪项目一期多功能厅后,大家的心都放了下来。赶在台风“灿都”来临前,临港新片区个建设项目,共3万余人都得到妥善转移安置。

转移安置迅速开展

处于迎战台风前沿的临港新片区,自9月12日便开始行动起来,摸清工地撤离人数,确定撤离地点,安排撤离点保障等。

昨天早上6:45,市防汛指挥部发布防汛防台II级响应指令,临港新片区准时启动对各类工地临房、危房简屋内的人员以及一线堤防外人员的撤离转移工作。

根据临港新片区防汛指挥部的排摸,截至9月13日9时,新片区范围内共个建设项目,共涉及建设工人人。此次设置统筹安置点位6个,其中高校3个、企业场所3个,统筹安置撤离人数人。各建设单位自行落实安置人。

“虽然此次台风升级过程较快,但是基于前次台风应对经验,按照‘应转尽转、应转早转’要求,指挥部提前部署新片区内所有在建项目负责单位进行预撤离人员信息统计工作,并同时安排临港高校、临港公交公司与相应单位进行对接,保证撤离指令一发出,迅速、高效开展相关人员的转移安置工作。”临港新片区防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苏朝军所在的上海建工冰雪项目二期,约有人需要转移。一大早,他们就打包好行李,等待转移。

该项目的项目经理朱铁樑介绍,项目部12日接到通知,需要对人员进行转移,便立即联系了冰雪项目的业主方,业主单位提供了已经建成的冰雪项目一期多功能厅作为安置点。

“我们接到转移通知后,12日下午就停工,并安排所有的管理人员到岗,做组织引导工作,13日8点开始撤离,整体顺利有序。”朱铁樑说。

安置点保障做足

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临近中午十分,所有转移安置基本完成。约11:30,在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馆内,来自中建八局和上海建工的名左右工人已经开始分领午餐。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派驻现场的保障工作人员介绍,整个体育馆有两层,上层安置的是中建八局的人员,下层安置的是上海建工二建的人员。

在体育馆二层,来自临港新片区社区金融东九项目的中建八局工人们已经安置到位,有的等待领取盒饭,有的在铺位上聊天消遣。记者看到,由室内篮球场临时设置成的安置点被有序分隔为几个区域。中建八局一名现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做好现场工人们的管理服务,公司有5名工作人员一直守在现场。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做好安置点的保障服务工作,安置点有警察、医护人员等一直值守,随时提供热水,并为每名安置人员配发口罩,做好防疫工作。如果需要采购物资,也会有人员统一去采购。

据了解,根据临港新片区防汛指挥部要求,安置人员在进入各安置点前都要做好测温、健康码和行程码核查等,严防疫情防控漏洞。“得益于前期统计工作细致到位,所有转移安置人员的防疫健康信息与安置点进行同步掌握,确保防疫安全。”相关负责人介绍。

风起雨急,公安民警迎“风”而上

■本报记者张敏通讯员刘琦

昨日早晨,由于受台风影响,2号线部分停运、16号线全线停运,导致乘客积压。浦东交警支队、花木派出所20名警力接到指令迅速赶赴各站点,特警支队专业辅警队30名辅警也立刻赶到,一起在站点外开展秩序维护工作。

在短驳大巴赶来期间,民警们齐心协力将附近龙阳路白杨路口封闭,引导来往车辆分流至周边道路,确保短驳大巴顺利驶入,同时积极协调轨道交通临时开放龙阳路至广兰路段,疏散积压人群。

同一时间,地铁二号线广兰路站周边,浦东交警支队、川沙公安处、张江派出所共20名警力也投入秩序维持工作,确保短驳至此的人流能够快速转移至开往机场方向的短驳大巴。在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龙阳路积压的乘客被快速疏散,广兰路地铁站作为短驳重点区域也井然有序。

临港新片区公安处也会同辖区各派出所配合相关部门有序开展各工地工人、海堤周边养殖户、及部分渔民和游客的转移安置工作。针对海岸附近停靠渔船和防汛墙内岸边简易房,周边派出所民警逐人逐屋开展清查,将居住人员劝离到周边临时安置区会避险。

与此同时,各派出所也已全体上岗加强巡逻,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在万祥地区临时安置点内,万祥派出所责任区警务队队长杨晨一边安抚临时安置人员,一边对临时安置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同时见缝插针开展反诈宣传。在陆家嘴治安派出所民警的协助下,滨江大道上的人流已经完全清空,岸边区域则“铁将军”把门防止人员再次进入,同样紧邻浦江的前滩地区,前滩派出所民警一早便上岗赶赴学校周边及各临时安置点维护现场秩序并开展隐患排查。

随着台风“灿都”逐渐逼近,风雨力度逐渐加大,交警支队民警巡逻中发现申港大道、护城环路多棵树木倒伏且路中央的护栏也有部分倾倒,立即呼叫增援警力协助清理路面,同时联系相关部门到场处理,确保道路通畅。在部分轮渡已经停摆的情况下,浦东交警支队在隧道口再次开启“F1领航”模式,警车开道引导非机动车通过隧道跨越浦江,确保过江非机动车安全有序。

上海边检精简流程加速船舶中转

■本报记者陈烁通讯员黄波

昨日凌晨2:00,随着码头最后一条船舶驶离港口避风,忙碌的洋山港停工封港,全力迎战台风“灿都”。

记者从上海边检总站了解到,为有效应对台风“灿都”可能带来的影响,上海边检与时间赛跑,迅速启动防台风应急预案。加强与口岸联检单位沟通联系,及时了解航班及船舶动态变更情况,实时向企业、市民发送台风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各海港边检站也加大电子巡检力度,实时掌握码头一线情况及在港船舶动态,并根据船舶离泊计划,研究制定快速疏港勤务方案。

为确保船舶在台风抵达之前及时离港避风,洋山边检站在严格国际航行船舶及人员管理、重点区域消杀、登轮梯口值守、锚地水域巡检等措施的同时,精简流程,优化手续,加速船舶中转流动,提升港口通过能力和码头泊位利用率。

“9月12日以来,洋山边检站一共为14艘次国际航行船舶办理入出境(港)边检手续。针对8艘次短时靠泊的国际航行船舶,一次性办结入出境手续。针对移泊国内港口的2艘次国际航行船舶,不再办理边检手续,助力洋山港全力防疫情,战台风,保安全。”洋山边检站边检处处长周佳杰说。

外高桥口岸也迎来船舶密集出港高峰。外高边检站勤务指挥中心民警黄章佩介绍,为保障国际航行船舶在台风来临前快速出港避风,外高桥边检站增派查验警力、加快网窗办理,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为离港船舶办理边检手续,确保船舶能够及时离港。目前所有船舶均赶在台风登陆前离港。

与此同时,各口岸边检机关营区防台抗汛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边检执勤民警对口岸查验现场及营区办公场所的排水系统、消防设施、水电线路、应急设备等开展细致巡检,对易进水部位加设沙袋,对外部设施进行加固。同时,深入口岸辖区、集装箱堆场、船舶停靠点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帮助码头企业做好防台抗汛工作,最大限度确保各口岸港区安全无事故。

根据以往规律,台风过境后往往伴随着海港、空港口岸交通工具和人员的出入境高峰。为此,上海边检机关提前做好了应对预案。一方面,对符合相关条件的船舶实施不登轮核查、不查验出入境证件原件、不收取纸质单证等便利措施,简化边检查验手续,确保船舶快进快出;另一方面,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协同口岸职能单位加强涉疫研判,严格排查船舶航行轨迹及人员行程轨迹,落实远程预检,确保入境船舶抵港后能够快速开展装卸作业。

在全部船只离港避风后,洋山边检站保持充足警力驻岛备勤,维护边检查验场地及执勤设施安全,并加强与船方、码头、代理间的信息沟通,掌握船情动态,加强对辖区水域避风船舶电子巡查,确保台风过境后船舶密集靠港的勤务高峰期安全、平稳、有序。

在浦东国际机场,上海机场边检站提前部署支援警力,确保边检执勤防疫闭环内警力充足,保障台风过境后机场口岸出入境通关安全顺畅有序。

撤离、增援、抢险……建设交通行业全力应对“灿都”

■本报记者李继成

撤离、增援、停运、抢险准备……受台风“灿都”影响,这几个词成了9月13日的“关键词”。

上海中心气象台13日12时更新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为台风橙色预警信号,维持雷电黄色、暴雨蓝色预警仍然,市防汛办同步启动了全市防汛防台二级响应。大风大雨中,建设交通行业全力应对,保障安全。

为了安全,从条件更好的宿舍撤离

中午时分,雨势渐大,蒲公英路近蓝靛路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47—08地块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号楼内逐渐热闹起来,原来中建八局上海公司交大医学院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将一袋袋打包好的午饭送进楼内,这里是中建八局上海公司交大医学院项目工地的工人临时安置点。

“你们5名架子工,拿一份,一起吃”,架子工,钢筋工,水电工……很快午餐就分发完毕,不同工种的班组长将午餐拿到休息的地方。

这是一座刚竣工的的楼房,内部还没开始装修。在3楼临窗一侧,有工人支起了一个小桌子,3、4个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午餐。

“有卤菜,还有花生米,菜不错,要是有瓶啤酒就更好了。”一位工人与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开起了玩笑。而窗外,已经是大雨如注,大风吹动着树枝不停地晃动。

据悉,这里安置了中建八局上海公司交大医学院项目工地上的名工人,由项目部组织私家车一趟趟接送。

“总共有10多辆小车,差不多每辆车要来回4、5趟。”中建八局上海公司交大医学院项目经理李磊告诉记者,上午用了一个小时,将这些工人全部转移安置,有序撤离至设在该楼3楼的临时安置点。“由于工地食堂已经停止供应,安置点工人的一日三餐都在外面订购。”

而在2公里之外的交大医学院项目工地上已经没有了往日热闹的场景,经过加固的吊机,长长的吊臂停在空中,工人宿舍一间间门窗紧闭。

尽管宿舍内床铺、桌椅、空调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生活条件比安置点要好许多,但彩钢板或集装箱搭建的临时建筑,抗风能力相对有限。

“这些房子跟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建筑相比,强度、抗风能力毕竟有限,将工人们转移至安置点,主要就是为了保障安全。”李磊表示。

“上次‘烟花’台风的时候我们也是住在这里,反正住个1、2天就回去,打个地铺也就过去了。”安置点内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

除了交大医学院项目工地,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在浦东的多个工地实施了人员转移。航头拓展大型居住社区租赁住房项目部将多名工人转移至航头大居社区文化文化中心;临港新片区社区金融总部湾项目工地,安排名工人从建设者小镇撤离至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馆;临港项目紧急联系了8家快捷酒店,安排了多名工人入驻……

地铁停运,浦东公交全力支援

受台风影响,昨日早上,地铁2号线东延伸(张江高科站至浦东国际机场站)、5号线、16号线、浦江线、磁浮线全线暂停运营。为了输送早高峰时段的客流,浦东公交及时派出增援力量。

“我们12日晚上12点收到地铁相关的停运信息,连夜开会制定了相关措施,启动了相关应急预案,13日早上6点多钟就实施了。”杨高公交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配合轨交16号线等地铁线路暂停营运,杨高公交自13日6点30分起,在鹤沙航城站-沈梅路站设置应急疏导点,配备10辆应急车辆进行双向客流疏散,让有出行需求的乘客转乘接驳车前往沈梅路站换乘18号线地铁。

地铁2号线龙阳路站至广兰路站暂停运营,金高公交也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抽调力量,派出4辆车,4名驾驶员、4名管理人员支援龙阳路地铁站执行疏散分流任务。赶赴龙阳路地铁站后听从现场指挥,管理员一同参与现场维持秩序,提醒市民,引导乘客,避免排队候车时出现拥挤现象。上南公交安排了12辆应急车辆分别停靠龙阳路和广兰路站点,全力开展接驳输运工作。

据悉,浦东公交行业在确保正常营运的前提下,根据“轨交停运公交临时保障方案”,共计安排应急车辆辆,全力开展接驳输运工作。其中,配套轨交2号线部分区段停运,公交公司安排应急车辆分别停靠龙阳路、张江高科、金科路、广兰路地铁、唐镇、创新中路、华夏东路、川沙、凌空路、远东大道、海天三路、浦东国际机场等站点;配套轨交16号线全线停运,对途经16号线滴水湖站、临港大道站、书院站、惠南东站、惠南站、航头东站、鹤沙航城站等7座站点的沿线公交线路增加5-10%运能,另新辟2条短驳线,分别途经野生动物园、新场站至轨交18号线航头站,以及鹤沙航城站至18号线沈梅东路站。

13日下午,风力逐步增强,为保障市民乘客和运营安全,上海地铁根据气象部门和现场监测数据等综合研判,又陆续对6号线港城路-云山路区段,8号线芦恒路-沈杜公路区段,10号线新江湾城-基隆路区段,11号线御桥-迪士尼区段,1号线莘庄-上海南站、上海火车站-富锦路区段,3号线全线,11号线嘉定北/花桥-武威路区段,17号线全线,采取缩线停运措施。

信息一经发布,公交短驳的应急预案再次启动,以保障晚高峰市民的返程需求。杨高公交安排了16号线轨交接驳车辆自沪南公路沈梅路公交站至16号线鹤沙航城站,营运时间自16:30分—23:30分。同时,在御桥路御青路公交车站安排5辆接驳车向11号线康新公路方向疏散乘客,在迪士尼西公交枢纽配备1辆接驳车向11号线御桥方向疏散乘客。针对6号线、10号线高架区段的停运,金高公交三分公司立即安排好10辆车,11名驾驶员、6名管理人员支援,在10号线港城路站至新江湾城站和6号线港城路站—云山路站港之间执行疏散分流任务。

新区农业部门严阵以待防灾减灾

■本报记者沈馨艺

台风“灿都”来袭,浦东田间地头的蔬果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区农业农村委启动应急预案,加强防灾指导,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沟通,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实。

昨日上午,记者在上海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现场看到,合作社针对不同类型的果树采取了相应的防台措施。

合作社负责人刘苗会告诉记者,基地内有亩梨园,采用的是立杆固定式种植方式。从11日下午开始,合作社已安排20余名工人开展加固措施。“不过时间紧、面积大,我们连续作战也只完成了约70%的加固工作。目前最担心的是,梨树的新梢被吹断,这些都是明年要结果的枝丫。”他说。

对于桃园而言,除了防范倒伏之外,更关键的在于减少水淹的影响。刘苗会介绍,合作社以坡面种植桃树为主,工作人员已提前清理了沟渠,拔除杂草,“上次台风‘烟花’来袭,合作社已经损失了35%桃树,因此要尽可能保住剩下的桃树。”刘苗会说,“我们还准备了6台大功率排水泵,如果遇到河水倒灌情况,或者是田间排水堵塞,可紧急进行排水处理。”

台风“烟花”来袭时受到严重影响的上海弘辉种业有限公司,此次也已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当时基地内亩水稻种源处于幼苗期,雨势长时间不减加之河水倒灌,导致受灾严重。所幸目前水稻已长至一定高度,情况相对稳定,但我们仍做好了各种准备,包括多台抽水泵、沙袋等,以应对紧急情况。”弘辉种业负责人张洁说。

据介绍,新区农业农村委已指导各镇抓紧采收水果、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蔬菜、林果分别采收吨、吨,保障市场供应;检查加固蔬菜林果大棚设施、畜禽养殖棚舍及在建农业设施,降低次生灾害;对畜牧、水产、蔬菜生产管理用房、农田内外沟渠做好防护、清理,防止堤坝、塘坝塌方、积水;做好渔船动态登记,及时传递台风信息,9艘渔船已进港避风。

根据应急预案,全区涉农条线共安排值班5人次、抢险待命人次,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实,并发布台风后开沟排水、修复大棚、田间管理等技术指导意见,严密监控田间病虫情动态,及时发布病虫发生信息,及时指导恢复生产。后续,新区还将做好受灾情况统计,落实保险复核理赔。

绿化部门多举措减少台风影响

■本报记者章磊

台风“灿都”带来的大风暴雨,对道路两侧的行道树以及公园绿地内的树木而言,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提前采取多项措施,加固树木并做好应急准备,尽最大可能减少台风带来的影响。

截至13日下午2时,全区共出动应急队伍支,应急人员人次,机械设备74台,处理倒伏树木株,处理断枝株。

12日起,新区绿化中心工作人员分组前往各主题景点、在建项目工地现场、养护企业道班房等点位进行全面排摸,对主题景点、立体绿雕等进行加固绑扎,防止倾覆、脱落、坍塌等意外发生,并对公园游乐设施、建筑物、道班房开展隐患排查,修剪枯枝、断枝,清理屋顶悬浮物等,防范高空坠物风险。

东岸滨江区域及时疏通了沿线下水道、排水口、排水沟,提前用防汛沙袋加固易积水的区段,将区域内的零散共享单车搬运至避风场所,同时加固沿线人行天桥上的玻璃护栏以防止坠落。

12日下午开始,全区43座公园实行临时闭园,东岸滨江的7处亲水平台也临时封闭,具备封闭条件的开放性绿地也已尽量关闭。新区绿化中心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同时还在现场做好市民游客的安全告知、解释和劝阻工作。

与此同时,新区绿化中心还加强了对滨江5个在建项目的监管,通知在建方进行防汛自我评估、进行围挡加固,增配应急安保人员,同时利用应用场景平台的可视化、智能化提高防台防汛效能。

新区绿化中心介绍,中心及各养护单位已制定24小时值班表,确保人员到岗、通讯畅通,并通知了各条线养护企业、街镇、涉绿工地按照防汛预案落实防汛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锁定,遇到紧急情况及时进行处置并报送信息。

洋山港等水域所有船舶安全撤离

■本报记者杨珍莹

今年第14号台风“灿都”逐步逼近时,浦东各港口已提前做好防抗工作,洋山港、外高桥港等水域所有船舶均已安全撤离,浦东海事局启动防台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和一级勤务等级,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浦东海事局辖区水上水下施工船舶、靠泊码头的小型船舶在12日18:00时前撤离到安全水域,大型船舶在13日零点前完成撤离工作。浦东海事局共出动执法人员,走访、检查、提醒码头单位、涉水工程施工单位、危险品作业单位、水上客运企业、船舶修造厂等重点单位71次,发送各类安全信息提醒信息余条次;疏散辖区水域船舶艘,其中危险品船5艘,施工船15艘。

结合各港航单位生产实际和防汛防台工作要求,浦东海事局督促辖区船舶有序开展疏散撤离工作。加强对辖区重点区域及船舶巡查、隐患排查,重点对新建无动力船舶、危险品船舶、砂石船舶、滚装船舶、锚泊船舶的防抗工作进行宣传、督促。

同时,强化码头单位防汛防台责任意识落实,督促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做好防台防汛工作。通过一网统管系统、VTS终端,加强对九段沙警戒区、南槽航道、锚地等重点水域的远程监控,加强对辖区过往船舶的安全监管和保障,确保航道通畅。

记者了解到,启动防抗“灿都”台风应急响应后,浦东海事局已与辖区内的应急单位联动,形成合力,统筹部署拖轮、打捞船等各类应急力量的布点待命。分别在辖区上、中、下三个码头布设了应急救助船舶,确保能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洋山港海事局通过甚高频、短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