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为年的台湾选举,民进党内部已几乎走向“分裂”。在这一背景之下,昨天,台湾当局所谓的“外交部”与美国在台协会举行了联合记者会,并宣布成立“印太民主治理咨商机制”,推动美台互动。那么,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又释放出怎样信号呢?
3月19号,台当局所谓的“外交部”与美国在台协会高调举行记者会,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与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郦英杰,共同在台所谓的“外交部”宣布成立“印太民主治理咨商机制”。这项新的机制将作为台美之间定期的对话机制,在印太地区推动台美间所谓共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合作。当天,吴钊燮在致辞时表示,“成立这项新的机制,台美双方将以更密切、直接的方式,进行人权、民主、自由与治理等方面的合作”。郦英杰称,第一次会议预计9月在台北召开,美方将由国务院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的资深官员带队,率团参会;在推动自由且开放的印太地区方面,“我相信台湾就是我们最好的伙伴”。
分析认为,美国与台当局断交40年来,双方关系维持在低水平层面,外交人员不能互至官署拜访,而如今郦英杰可与吴钊燮共同召开记者会,并建立共同价值观联盟,显示美台在发展实质性关系上有了较大突破。
对于这次记者会的召开,台当局刻意渲染“美国支持”的氛围,并表示这是美国在台协会设立40年来,第一次在台所谓的“外交部”召开记者会。吴钊燮对“中央社”称,“这是台湾跟美国关系不断进展的里程碑。”
不过外界认为,台当局这一宣传有些夸大其词。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中国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副主任陈一新表示,“民主治理”属于务虚内容,相对没那么重要。关于美台此举是否有针对大陆用意的声音,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郦英杰表示,“不应被视为对中国的挑衅”。
分析认为,台当局的刻意渲染和当前民进党内部局势有一定联系。
赖清德(左)蔡英文(右)18号,台当局前“行政院长”赖清德完成“大选”民进党内初选登记,以“力挽狂澜”姿态挑战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当天中午,蔡英文也紧急动员“府”“院”党高层密商如何因应赖清德参选局势,下午随即透过脸书宣布将在本周登记。民进党内不少人已公开选边站,像“总统府秘书长”陈菊和“行政院副院长”陈其迈等人公开表示支持蔡英文,而已被边缘化的前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吕秀莲则公开表示支持赖清德,抱团意味浓厚。民进党内之前共推蔡英文参选的“团结”氛围,在赖清德宣布参选之后可以说荡然无存。
在此背景下,台美公开宣布推进彼此关系,建立共同价值观联盟机制,一方面给了蔡英文极大鼓舞,使之足以认为美国对其肯定而为其背书,另一方面也表明美国有意透过此举影响民进党内初选风向,在一开始就明确表明立场,毕竟民进党也十分重视美国的态度,近段时间,基隆市长林右昌、桃园市长郑文灿先后访美,其意味可见一斑。
对美国而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在寻途径,实现同时与台湾海峡两岸建立和维持关系,但此举遭到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反对。中美改善关系并建交以来,美国迫于国际战略形势和对苏斗争的需要,虽然在与台湾关系上有所反复,但总体上还是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与台湾维持非官方关系。冷战结束至今,虽然中美关系不断加深,但美国仍寻求对台关系的实质性发展,不仅在两岸之间大搞“平衡”,而且对台军售不断。特朗普当选之后,“特蔡通话”就曾经引发两岸间的轩然大波,形成了美台关系事实性的突破。虽然美国对华政策基调仍以“一个中国”政策为主,强调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所谓现状,但在此策略框架下,美国不断强化与台湾关系。、连续两个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中出现大量涉台条款,年参议院更是全票通过《与台湾交往法案》,为美台关系实质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次事件虽然不能就此认为美国有意突破其“一个中国”政策框架,但从郦英杰的说法中不难发现,美国与台湾进一步发展实质性关系的势头不会改变,但另一方面仍在小心翼翼地避免触碰到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