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的前世今生无数鲜血染红的土地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70317/5252031.html

台湾,古称夷洲。

三国时代,东吴国主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率军登陆台湾。元、明两代均在澎湖列岛设立澎湖巡检司。

一、台湾正式纳入中央管辖清廷经营

台湾公元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者登陆台湾,随之开始了其殖民统治。

公元年,国姓爷郑成功率大军渡海,攻克荷兰热兰遮城,驱逐荷兰人,占领台湾岛,建立郑氏政权,割据天南。

公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帝派遣大将军施琅率军收复台湾,澎湖一战大败郑氏大将刘国轩,郑氏政权降清。

但是,朝野上下关于台湾的归属却争论不休。如名臣李光地等就主张弃守台湾,认为台湾僻处海外、无足轻重,“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

康熙帝本人也是犹豫再三。

关键时刻,施琅将军上疏力陈台湾之必守,认为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左护,“虽属多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因此“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

康熙帝终于下决心治理台湾。

清廷设置台湾府,下设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高雄)、诸罗县(嘉义),派官兵八千驻防台湾,所建台湾府县组织完全与内地相同,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把台湾岛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公元年,台湾爆发了遍及全台的林爽文起义,起义规模达十万以上!清廷闽浙总督常青懦弱无能,连连战败;林爽文叛军如燎原之火,台湾几乎全岛沦陷。

台湾再次面临与祖国大陆天各一方的危险!

关键时刻,面对严重局面,七十七岁高龄的乾隆帝深思熟虑,毅然换帅!公元年六月,乾隆帝派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福康安前往台湾岛,督办军务。随后,乾隆帝又谕令索伦猛将海兰察为参赞大臣协助平叛。福康安临危受命,从陕甘总督任上万里迢迢远赴福建,率领大军渡海平台!一战而定台湾。

为表彰诸罗县军民誓死不降的顽强精神,乾隆帝特地为诸罗改名“嘉义”,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这之后,清廷吸取教训,颁布了《清查台湾积弊酌筹善后事宜》章程十六条,对于台湾的吏治、驻军、治安、户籍、税收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整顿了福建沿海的驿站系统和水师部队,极大地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乾隆帝还特意遴选了一批德才兼备、有丰富行政经验的官员去台湾赴任,极大地改善了台湾此前的政治混乱、治安不良、经济凋敝的局面。

从此之后,宝岛台湾才正式进入了平稳快速的发展阶段,农业蓬勃发展、人口激增(从康熙时的十几万人,增加到清中期的三百多万人);也正是从此刻开始,大陆对于台湾的控制力才真正得以加强。

乾隆帝宴请渡海平台的清军将士

年,专门研究台湾史的著名历史学家福建人连横出版了《台湾通史》,自序开头写道:“台湾故无史也。荷人启之,郑氏作之,清人营之。”

二、中法战争刘铭传力挫法军进犯

公元年,中法战争爆发。

法军舰队围攻台湾,妄图攻克台湾,威逼福建。宝岛台湾又一次面临与祖国分离的危险!

此时,清廷中以左宗棠为首的主战派占据了上风,力主抗法。

彼时,左宗棠麾下的老湘军、晚清第一悍将鲍超之霆军、台湾主政大臣刘铭传之淮军,这些多年征战的精锐俱在,远非十余年后甲午战争中那种青黄不接的危局。

年7月,刘铭传临危受命,渡过台湾海峡,率领铭军、霆军顽强抵抗法军。先后在基隆、沪尾两地大破法军!赢得了晚清危局之中,两场罕见的对列强的军事胜利!

当时,法军倚仗海军优势,封锁了台湾海峡,清军无法从福建给台湾本岛输送武器弹药和援军。

然而,就在如此恶劣的作战条件下,刘铭传率领淮军、霆军,一举击破法军精锐,朝野大震,中外震惊!

1、基隆之战

当时,台湾的防务十分薄弱,总共四十营官兵,两万余人,实际一线作战兵力仅数千人,要守卫长达余里的海疆,力不从心。

而且,军队装备极差,名为水师,却没有船只。海岸的火炮少得可怜。

年8月4日,法军舰队副司令利士比率兵舰五艘,逼近基隆。

这时,基隆海口仅有五门固定方向的大炮,只能正面防守,无法侧向进攻。

为了扭转不利局势,刘铭传大胆采用“诱敌深入,陆上作战”的战术。留下少数兵力凭险固守海岸小山制高点,其余的部队都撤到后山隐蔽。

当法军以为清军已经溃败,无所顾忌地涌上海岸时,刘铭传命令隐蔽的部队迂回包抄、夹击敌人。

法军出其不意被击败,纷纷溃逃。清军首战告捷。

2、沪尾大捷

不甘心失败的法军,于10月1日将舰队分为两个作战集团,分别向基隆、沪尾(淡水)同时发动了进攻。

刘铭传审时度势,果断放弃基隆,集中兵力回援淡水,保卫台北。

在得到基隆赶来的清军主力增援以后,淡水清军士气大振。

10月2日上午6点35分,双方爆发激烈炮战。

10月6日,驻基隆的法军海军上将孤拔派出“杜居士路因”、“雷诺堡”、和“胆”号前去增援淡水法军。这样一来,淡水法军的战斗序列就包括“腹蛇”、“拉加利桑呢亚”、“杜居士路因”、“凯旋”、“胆”、“德斯丹”和“雷诺堡”号共七艘法舰,余名官兵。

他们企图炸开封锁航道的沉船障碍,打通通往府城台北的通道。

10月8日上午9点02分,法军的登陆攻击开始,载有陆战队的小艇离开军舰向海岸划去,3分钟以后,7艘军舰开始向岸上的清军防御工事猛烈炮击。

此时,驻守最前线的清军是晚清第一悍将鲍超麾下的霆军,这支霆军的指挥者是号称霆军五大金刚之一的猛将孙开华(插一句:晚清最能打的将领非鲍超莫属)。

法军炮火猛烈,一发炮弹直接打到了孙开华座前!幸好没有爆炸。悍将孙开华深得顶头上司鲍超之真传,在枪林弹雨之中毫无惧色!

中法激战竟日,清军的两座炮台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将士伤亡严重。部将胡俊德中弹阵亡。

法军在优势炮火的掩护下开始蜂拥登陆,孙开华奋起横刀跃马,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手刃敌兵执旗官。

这时候,埋伏在油车口和大炮台山的清军各部,分别从两侧夹击,合围法军。民军张李成部则率领汉族和高山族民众组成的部队从后面包抄拦截。据台湾史书记载,其中有些少数民族战士,带着面具或身上涂满油彩,在烟雾之中,显得狰狞恐怖。

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撕杀搏斗。由于熟悉地形,加上众志成城、勇猛顽强,法军很快就抵挡不住了。

11点45分,一个法国海军陆战队员走到港口灯台的石山上,用手势向舰队发出信号:“我们被逼后退,没有军火,损失惨重。”紧接着,法军全线溃退,争先恐后地爬上海边的小艇,向海面停泊的军舰逃去。

这就是著名的“淡水大捷”!(当时在上海出版的《点石斋画报》还有生动的图画描绘)。

此役,清军俘获并斩首法军25人,其中兵酋(军官)两名,枪毙约名(广西社科院历史所黄振南研究员有一篇《淡水之役考》)。

清军将士浴血奋战,击退了强大的对手,保住了台湾!

公元年10月12日(光绪十一年九月五日)清廷下令,台湾正式建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以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年,甲午战争失败,日军入侵台湾、澎湖。随后清廷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将台湾割让日本。

年,抗战爆发,经浴血奋战,中国军民击败日寇。台湾于年正式光复。

回首历史,中国中央政府从对台湾的探查、收复、经营,再到平定叛乱,抵抗外敌入侵、台湾光复,在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有无数的勇士用鲜血染红了台湾的土地,这是用多少人命才拿来的土地!

我们以台湾为轴心,其北轴牵连北部发达的日韩,其南轴牵连东南亚国家菲律宾,台湾正处于这岛链上的核心一环,是这条岛链上唯一属于中国的领土。

台湾海峡扼守着东南亚、欧洲、非洲与发达的中国东部、日本、韩国的经贸要道,以及中东石油运船航线,这些都让台湾及台湾海峡具有高度的国际战略价值。

仅以此文缅怀历史上那些为台湾存亡牺牲的将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