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为什么这么拽三台湾经济的珠穆朗玛

蒋经国(年4月27日-年1月13日),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蒋介石之长子。年入奉化武山小学,年入上海万竹高等小学,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年1月13日在台北病故,享年78岁。

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总统”。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他主政台湾以后,“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在经济建设上作了一些兴改,使台湾经济有较快发展;提出“自由化”和“政治革新”,使台湾内政有所松动。年1月13日,在台北病故。

台湾经济曾经有多强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43.8%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36.3%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35.7%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9.7%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5.2%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3.8%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1.3%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6.7%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5.6%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3.6%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2.2%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9.1%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7.6%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7.2%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6.4%

年台湾GDP为亿美元,大陆为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5.2%

可以看出台湾的高光时刻在年左右,正是蒋经国执政的晚期。

年蒋经国逝世30周年时,台湾地区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评价过去台湾卸任的6位领导人谁对台湾的贡献最大?结果显示,53.3%的民众认为,蒋经国贡献最大,9.4%的人认为是蒋介石。

蒋经国对台湾有哪些贡献,能获得这么多人的认同?一言以蔽之,经济建设为中心。

落后国家或地区,都面临历史任务,即经济和现代化。蒋经国治台16年,大搞经济建设,基本实现了经济现代化,蒋经国接任“行政院长”时,已经62岁了。他年轻时在苏联当工人,见证了苏联工业化奇迹,回国后当县长,在抗日烽火中推行“赣南新政”,年国民党经济崩溃之际,受命去上海“打虎”,到台湾后,又在党、政、军、特等部门长期“实习”。40多年的工作磨砺,不管成功还是失败,足以让一个人成熟稳重。

蒋经国清楚地知道台湾的实际情况,重视以组织计划的方式搞建设,强调政策与行政的功能,不易被口号、理想所左右。蒋经国一生亲民务实,实事求是,厌恶弄虚作假。他曾说过:空想主义是荒谬的,任何事情的成功,不能寄希望于出现奇迹,唯有践踏实地、努力不懈才可变不可能为可能。

对于民众,蒋经国不仅让官员们下乡反复劝说,晓之以理,自己也走遍各地,召集地方财主、意见领袖,亲自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和募捐工作。资金不到位,那就一边建设一边筹集,有时候甚至是先着手建设,再想办法筹钱。总之。不能等万事俱备再行动,这很考验技术官僚的专业水平和执行能力。

第一招:九阳神功

九项基础建设

年12月,蒋经国在国民大会宣布:将以五年为期,克服万难,加速完成南北高速公路,铁路电气化、北回铁路、中正国际机场、台中港、苏澳港、大钢铁厂、大造船厂、石油化学工业等九项建设。

1.南北高速公路,即中山公路,北起基隆,南至高雄,全长公里,是纵贯台湾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把南北车程从原来的8小时缩短到4小时,将台湾岛的运输,从铁路时代拉入到了公路时代。

2.铁路电气化,就是升级铁路系统,以电力代替柴油,加固轨道,裁弯取直,更换陈旧设备,此举使铁路运力增加了约30%。

3.北回铁路,台湾岛东部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贫穷落后,北回铁路可以改变东部交通状况,开发山区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

4.台中港,兴建台中港可以疏解高雄、基隆两大港口的货运壅塞,还可以带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5.苏奥港,解决了台湾东部的港口和运输问题。

6.桃园中正机场,年启用,是当时远东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国际机场,也是很多国家或地区修建机场的样板。

7.钢铁厂,兴建高雄一贯作业钢铁厂,一期工程年完工,年产钢铁万吨,可以减少对国际钢铁进口的依赖,实现钢铁自给自足,节省外汇,带动下游的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

8.造船厂,在高雄兴建造船厂,年完工,年造船量万吨,修船量万吨,年造出了44.5万吨的巨型油轮“白玛丽奋进号”,造船业不仅能促进航运业发展,也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等一系列产业发展。

9.石油化学工业,在高雄设立两处石油化学工业园,并兴建高雄炼油总厂,实现自己炼油的同时,还能带动塑胶、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以及化学品工业的发展。王永庆的台塑集团,就是这一时期飞速崛起的。

这些建设对台湾经济的发展,效果立竿见影。带动就业,扩大内需,完善基础设施,刺激经济复苏。

第二招:乾坤大挪移

大力发展重工业和高科技产业

在产业结构上,年台湾重工业产值占制造业的51.6%,超过了轻工业,此后重工业的比重逐年上升,基本实现了重工业化,跨过了工业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基础设施的完善升级,以及重工业化的实现,为台湾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80年代,台湾经济再次转型,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向能源、光电、自动化、新材料、生物工程、食品科技等领域进军,90年代,又全力发展通信、信息、电子半导体、航天等科技新兴工业。

一路走来,台湾经济的发展,几乎每一步都踩准踩实了,紧跟世界发展潮流。蒋经国当初“今天不做,明天会后悔”的预言,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年蒋经国刚主政台湾时,台湾的人均国民所得(人均国民收入)为美元,年美元,年蒋经国去世时,已达到美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