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

治疗手足癣北京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5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金瓯无缺——纪念台湾光复七十五周年主题展》。忙里抽空去了一趟。

我觉得这个展策展角度挺新颖,通过台湾,看清末、近代整个国家的命运。展览主标题“金瓯无缺”用的也非常妙。”

四字出自《南史·朱异传》:“(梁武帝)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金瓯最初的意思是:黄金的盆等器皿,还特指精美的酒杯,后用“金瓯”二字形容疆土,也一般指完整的领土。

今天灶物者通过一些文物,带您看看这个关于“一点都不能少”的展览!

进展厅,看到“金瓯无缺”四个大字

台湾自古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发现的不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的彩陶等文物和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特别像,可见文化面貌十分接近。

进入文明时期,虽有海峡相隔,但一直紧密相连。三国时期,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率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台湾地区)。元朝在这里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行省泉州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展厅前言

明朝统治的将近年时间(-)里,万里之外的西方世界产生巨大变革,工业革命带动新航路的开辟,各国一波波船队来到东方,海路的发展,让这座“宝岛”被不少人盯上。

在展厅的第一单元,有件文书——《明天启四年兵部尚书赵彦题行稿官兵渡海收复澎湖》。隔着几个展柜,但和它配套的《明天启五年赵彦等条陈澎湖善后事宜题行稿》残件,说的都和荷兰人入侵澎湖相关。

《明天启五年赵彦等条陈澎湖善后事宜题行稿》残件

年,当朱由校这位皇帝沉迷木工活的时候,荷兰人的船队逼近东南沿海,入侵澳门失败后,他们转向澎湖,上岛后修屋建堡,想长期驻扎,谋求最大利益。两年后,福建巡抚南居益从荷兰人手里收复澎湖。

收复后,兵部尚书赵彦等人又上书陈述收复后的澎湖该如何建设。

《明天启四年兵部尚书赵彦题行稿官兵渡海收复澎湖》

好景不长,朱由校是明朝倒数第二位皇帝,这时候的明王朝已风雨飘摇,明末的混乱,让敌人有了可乘之机。收复后仅仅两年,西班牙侵占了位于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年(崇祯十五年),荷兰人击败了西班牙人,完全侵占了台湾。直到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才收复台湾,由此结束了荷兰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

因为读研的时候整理过清朝的一些文书和鱼鳞册,所以看到第一个展厅中的一幅扇面,觉得特别喜欢,上面绘制的是台湾地图。

黄叔璥所绘扇面

绘制这幅扇面的人叫黄叔璥。回家之后查了一下黄叔璥,总结为:京城人士,康熙48年的进士,清朝首位台湾巡查御史。年他前往台湾,应该就是在那时候画了这幅扇面。

如果给这些资料起一个标题的话,那应该是:清朝建立近年,首位巡查御史即将赴台。

过了将近年,有巡查御史出发,与展厅另外一件展品有关。这就是施琅的《靖海纪事》。

施琅《靖海纪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次年去世,郑氏后人一直盘踞在台湾地区,清廷招降多次未果。年(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统帅两万余人,战舰余艘,全歼郑军精锐,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献表请降。这上中下三本的《靖海纪事》详细记录了施琅进军澎湖及对善后的管理措施的奏疏。

在施琅递交奏疏的第二年,康熙帝就行动起来。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分别是台湾府知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县知县、凤山县知县和诸罗县知县。雍正以后又不断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到同治年间,台湾的建置已改为一府四县三厅。

清台湾府海防沈钦霖履历

除了加强管理,清朝的这几位皇帝也很重视对台湾的建设。政府鼓励东南沿海居民带着先进生产技术移居台湾,促进当地发展;修建文庙、书院,注重教育,增加科考的录取名额等等,台湾有了一段黄金发展期。

文庙

展厅第二单元中有一件展品,看似和台湾没有关系,但却和它命运有很大关联。它就是《直隶总督梁肯堂奏为筵宴英吉利使臣事毕照料开船前往通州事》。文物名字很复杂,简单说就是招待英吉利的使臣马戛尔尼这件事。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为筵宴英吉利使臣事毕照料开船前往通州事》1

这件事挺有名,中学历史课本就有。马戛尔尼以给乾隆皇上过生日为由来到中国,在天津上岸,直隶总督梁肯堂接待了他,刚来就因为见皇上要不要行三跪九叩之礼争执不休,后来咱们妥协了,说他行单膝礼就行。他给乾隆的寿礼是一些西方的比较先进的天文仪器、武器、钟表等物品,但乾隆对这些东西的态度是“并无奇巧”。乾隆朝是清由盛转衰的时期,而马戛尔尼事件则成为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事件。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为筵宴英吉利使臣事毕照料开船前往通州事》2

有些文章中会说乾隆帝以“天朝上国”自居,拒绝接受先进技术,从而导致国家衰败。但不论怎样,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更改。清后期,列强用武力敲开中国大门,清政府就像泥菩萨,割地赔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