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日,新中国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其中5分纸币的正面画着一艘轮船。这是为纪念“海辽”轮成功起义而专门批准而将其图案放入人民币之中。
恐怕很多人知道,这背后竟隐含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
一、风起招商局
年1月,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加快,国民党已经预感到长江已经成为最后的防线。为了保存实力,他们已经开始着手将的大量的经济资源分批转移,做好全面撤退的准备。
而招商局就成了最重要的资产。
这家由李鸿章创建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家民用航运企业拥有19个分局,在国民政府时代承担着大量的军民两用任务。当国民党准备撤退的时候就发布法令将其拆分成三部分。
一是将台湾招商局改为台湾招商局总管理处,所有的轮船集中在台湾基隆港。
二是在香港成立华南招商局总管理处,加强对华南以及香港在内的各分局管辖。
三是上海留守人员成立应变小组。
这基本上已经掏空了国内运力全部囤积在南方,很明显局势不乐观,大溃败已经迫在眉睫。当然这些招商局的船员们并不想留在台湾或者海外,他们内心依旧要回归祖国。
年4月13日晚招商局的“中”登陆艇在开往福州的途中突然宣布起义并且转身开到了解放区连云港,这是壮举掀起了海员起义的序章。
这场风,不可挡。
二、海辽号的盘算
海辽轮是一艘挺倒霉的船
年从美国采购回来的吨太湖级海船,取名海闽号。
这第一趟航行就把吴淞港的一艘小货轮给撞沉。而后来在闽江口又将伏波号巡洋舰给撞沉,而招商局怕被报复,将其改名“海福”号。
可是改名也救不了他继续撞船的本事,不久又干翻了运兵驳船造成名官兵的伤亡。
年,“海福”号又一次更名为“海辽”号。而船长换成了方枕流,此后的航运上就平安无事.
此时的方枕流也非常的苦恼。自进入年后,海辽号的任务就是不断的从大陆将物资和兵源送往台湾,而近两个月以来,大量的船舶被控制在基隆港,船员有家不能回,甚至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预感,或许这一次真的会被留在台湾而永远不能回家。
正当焦急的方枕流为海辽号的未来所操心的时候,一位神秘的访客走上了轮船,给他带来了一封密件。
此人名叫刘双恩,是方枕流的旧友。当年曾在峡光轮上做船长,而方枕流是大副。而此刻刘双恩公开身份是华润公司所属的华夏航运公司“东方”轮船长,而真实身份是地下战线的共产党员。他的任务就是策反“海辽”轮。
“枕流兄,别来无恙,最近船舶运输挺忙吧”刘双恩打个照面随意的寒暄。
这话听在方枕流心中不是滋味,他当然知道,此时来人并非叙旧。
“刘船长就别取笑我了,这不是在为党国办事,忙一点也是应该。”
“那是自然,毕竟都是为国效力。可是你可听说过中号船的事情吗?”
等旁边无人的时候,刘双恩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将一封密信交给了方枕流。
他拆开一看“随船离沪,相机行动”。
方枕流激动了,中央给指示了。他决定效法“中”船起义。可是刘双恩还是叮嘱一句,不能盲动,要等待时机。
三、准备起义
方枕流知道,所谓的时机很大程度上跟燃料有关。
当时招商局也很害怕轮船出逃解放区,所以每次航行的燃料控制严格。如果轮船要到大连港至少要10天的燃料和足够的淡水食品。这些就是方枕流需要准备的“时机”。
年8月,台北招商局电令海辽号到黄埔港运兵,可是他以没有燃油为借口拒绝了命令。方枕流意识到,如果再不行动,恐怕将没有机会了。
于是他又再次提出要求,只有先进入香港,加满燃油才能再去黄埔接人。
9月3日,方枕流在刘双恩的帮助下,在香港油麻地更换了电讯设备、增加了燃油和淡水物资。这一次,是要下定决心起义回家了。
不过轮船上的海员们的思想工作将是最大的问题。
方枕流表示,这一切已经搞定。
原来,方枕流很早就开始对海员进行动员。他知道一旦轮船归属到台北,那么就失去了再回家的机会,而全船的海员也是这么想的。
既然大家目标一致,那么思想工作就很好开展。
方枕流组建了核心成员小组对所有船员进行摸底排查,并且做争取工作。为了团结船员,他特地向香港招商局申报提升10名船员的职务并且购买了朝鲜海面的地图,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还要准备好在途中对船形的改装以及电讯迷惑。
9月15日,香港招商局电令,19日赶往汕头港运兵北上舟山。
方枕流说,来了。
四、艰难的归航
从香港到汕头只要19小时,而去大连港要9天9夜。这途中有大量的未知和不测如何去应对,成为这次起义的关键。
方枕流想,如果遇到了国民党海军,这艘海船恐怕只有以命相搏。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在临行前,他告诉刘双恩,如果自己牺牲了,请代为照顾孩子。这下他没有牵挂,义无反顾地出发吧。
年9月19日18时,“海辽”号离开香港。
按照惯例,轮船出港必须电报招商局告知自己的航线,可是这一次报务主任下达的指令是“没有船长命令不得和任何电台联系”。
20时,“海辽”轮闯过香港鲤鱼门。而招商局此时并不知道海辽号已经离港,根据计划应当在20日清晨出发,这就争取到了半天时间。
很显然,这段时间还不够。
“集合,开会”方枕流下达了最新的命令。
所有船员被集中起来,方枕流严肃而认真地宣布。
“汕头我们不去了,我们去解放区!”
当真的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有人就站出来反对,可是很快的在众人拥护声被淹没。
“船长,我们去解放区,如何才能躲过飞机和海军的监视。”反对者的问题很犀利也很准确,确实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可以伪装”方枕流自信地说。
因为他已经研究过海辽号跟英国“玛丽莫勒”号轮船很相近。方枕流指挥船员在19日夜便开始伪装船只,把“海辽”轮重新涂漆。
这样等到第二天就能够蒙混过关。
船员们相信方船长确实铁了心去北方,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大家一起干。
很快那些有想法的船员也加入到了这场伪装工作中来,用漆刷把救生圈上原来的“上海”“海辽”字迹涂掉,改成英国的船名“MARYMOLLER”;烟囱上,也换上了英商莫拉轮船公司的标志“M”;为了消除“海辽”轮的外貌特征,起义海员还非常细心地把救生艇吊进大舱。
两天三夜的时间,整个船“变”了样。
但是时间差怎么解决?那就用电讯来欺骗。
报务员继续监听各地招商局的电台通讯,并按照常规和汕头招商局保持联络。
直到20日傍晚,向汕头报告“主机滑动气门调节阀故障,在同安湾抛锚整修。”
22日下午回复“预计次日可以完成修复,到港时间延期。”
23日上午发报“今日试车。”到了下午又再次电报“试车失败,主机不能运转,请派船协同抢修。”这个节骨眼哪里还有船去帮你修船啊,招商局只好回电,请自行联系福建船工抢修。毕竟战况激烈,谁还管得了你。
方枕流知道,此时的招商局系统已经乱了。但是自己的船还是没有走出危险区,时间非常的紧张。
25日,一则监听的电报让方枕流一惊。原来台北处已经感觉到不妙,这么长时间的维修一定是有问题,于是改派“蔡锷”号去运兵,并且转到同安湾看看海辽号到底修的怎么样。
为了给对方一个定心丸,方枕流发出最后一封电报。
“主机修复完成,明日可抵港”之后,关掉发报机不再回应。
海辽号此刻,正在快速北上。
五、幸运的回归
如果没有一场台风,海辽号恐怕回不到解放区。
9月25日当天,一场台风袭击了汕头地区。方枕流大喜,此时关闭发报机并不为过。大家只等26日的来临。
当26日的早晨,汕头招商局的人望着海面没有看到轮船的时候,他们知道真的被骗了。于是疯狂地呼叫“海辽”号,而始终没有回应。
而变成“玛丽莫勒”号的新船已经通行了7天距离大连港不到海里。
28日晨,一艘漆有“安东尼”号标志的海轮突然出现在大连湾,拉响了破晓的汽笛。经过八天九夜的航程,经过伪装的“海辽”轮胜利抵达大连港。
“到家了,兄弟们”站在船舷上的方枕流,第一个动作就是大口的呼吸新鲜的空气。仿佛解放区的天,真的比较亮。
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升起了新国旗,而海辽号的主杆上也升起了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