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有一批城市开为商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加深。随着海上进出口贸易路线的变化,全国经济金融中心渐移上海。中国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西方经济危机波及我国。
年前后,国内出现了市场恐慌;在洋务派办海军和军用民用工业、铁路和邮电事业的同时,民族近代工业开始有了发展;太平天国进入后期,捻军和回族起义兴起,截断了清财政京饷南来的交通,震撼了陕甘,清政府开始利用票号汇兑京饷和协饷,以济财政之急。在这样的形势下,票号向沿海和边疆地区发展,家数增多,出现了南帮票号,业务较前有了大的发展。
第一,在国内外贸易发展和贸易路线变化的形势下,票号迅速向沿海各口岸和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发展,中介作用加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和中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又开牛庄(后改营口)、烟台、基隆、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为通商口岸。清政府从~年,先后在各通商口岸海关建立洋关,征收进出口货税,增加了财政税源。沙俄于年与清王朝签订条约,取得在新疆伊犁、塔城和北京通商权利,从而俄商深入我国腹地。
在这种形势下,票号由前期十四家发展到二十七家,迅速向上海、杭州、福州、厦门、营口和南昌、桂林、梧州、贵阳、昆明、兰州、肃州、凉州、迪化、归绥等许多地方发展,设分号的城市由前期的二十七个增加到六、七十个。进入六十年代后,上海越来越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港口,外商、华商云集。年全国十一个港口进出口货值为10,万两和3,万镑,上海占1亿多两,广州、福州、汉口各占万至万镑。
外商在输入商品和掠夺丝茶的同时,在上海投资设立船舶修造厂和打色等加工厂。五十年代有修船厂七家,年又设立第一家生丝加工厂。接着,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于年在上海创设洋炮局,年改为江南制造局。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年的二十年间发展为十一家,至年又增加了三十四家。基于外商来沪增多和国际贸易的信用需要,英商东方银行年在上海设行,尔后又开设数家,六十年代初共有东方、有利、麦加利、汇丰四家。
在外商资助下,上海钱庄发展,年有一百二十家,其中八至十家规模较大,有资本三至五万两,六十多家资本在五千至一万两间,其余五十家规模很小。钱庄通过签发庄票,为商业提供放款和收划银钱。上海经济地位的加强,客观上要求与内地通汇。在五十年代,因为上海与内地不通汇,茶商把茶叶运到上海,或售银自行带回;或换成棉布转售给苏州掮客,由苏州汇往客籍。虽然“苏州上等棉布的确比上海便宜”,“茶商宁愿以低于购入的价格出售”给苏州掮客,乃是为了汇兑的方便。
太平天国后,东南安定,票号由苏州大量移往上海,年为二十二家,年又增到二十五家。从而沟通了上海与内地的汇兑,有利于国内外贸易发展。进入七十年代,票号集中社会闲散货币资本增多,营运资本扩大,因而广放长期。上海二十四家票号放给钱庄的贷款,“多至二三百万两”。所以,有人说:“上海钱业之盛,盛于票号,银行放银于庄”。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上海金融市场上有三种力量,一是山西票号承做国内埠际汇兑和对大商业放款,二是外商银行专做外商业务,三是钱庄介于票号与外商银行之间,通过签发庄票,为内外贸易服务。
上海钱庄的地位,决定了它对外商银行的依赖,具有买办色彩。票号却与外商很少直接联系,时有利益上的矛盾。票号汇票的兑付,为“认票不认人”的制度,加之它社会信誉较高,有些汇票到沪并不急于提现,实际成为市场流通工具。汇票在辗转流通过程中,遗失总是难免的。当遗失汇票向票号挂失后,华商借外商势力,强行要票号兑付别人挂失汇票。票号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预防外商横夺,以“山西汇业公所”名义,在年将“认票不认人”的制度改为“认票又认人”的制度。这项制度,虽未及一年即废,但它说明票号与钱庄不同,具有民族资本的特色。
第二,清政府利用票号汇兑的优点,解救库款急需,从而票号成为一些省关的财政支柱。清政府各种饷款的上解和协拨,长期以来沿用装鞘运现的制度。封建制度是神圣的。没有皇上的谕旨,任何改变都是不允许的。道光二十八年()五月,浙江省上解内务府参斤变价银四千多两,解饷委员私用汇票(不是票号的),因违反装鞘运现制度,委员和库吏被查处革职。咸丰二年()江西拨解曾国藩军营协款一万八千两,本该走陆路,委员私自改走水路,饷款丢失,被查处著赔。
但是,当京城缺饷,非汇兑不能救急,它也破例令觅商汇兑。一旦困难缓和,它又禁止汇兑,继续维护封建的装鞘运现制度。同治元年()九、十月间,捻军在河南的活动,截断了南方(主要是广东等省)省关上解京饷的通道。当时,户部库款极端缺短,无力支付月饷。为解救急需,户部奏准谕令广东总督,或绕道行走,或觅商汇兑,或由轮船运津转解北京,总期妥速,以应要需,而维根本。
在此谕令下,票号开始汇兑南方一些省关上交户部的京饷。但未及一年,京城御史们接连上奏,陈述汇兑弊端,是什么“京城多进一批汇票,即少进一批实银”,是“银贵钱贱”的根源,力请禁止汇兑。于是,从同治二年()到光绪二十五年(年),三番五次下令禁止汇兑。封建专制虽有力量,限制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京饷的汇兑,但始终不能全部禁止。这说明先进总是要战胜落后的。
从年~年间,票号由汇兑京饷,进而汇兑协饷和洋务运动经费,汇兑额由十万两增加到六百五十万两,每年平均一百五十四万三千两。京饷汇兑,由四海关(粤、闽、浙、江海)七个行省(闽、广、浙、蜀、赣、湘、鄂)曾一度减少到两关(粤、闽)两省(闽、蜀)。这些省关,税收短绌,解饷届期,税款不足,需要票号垫款(实质是借款);闽省行使番银,向缺纹银;以及道路不清等,所以不能停汇解现。票号汇兑京饷救了清王朝的急。一些省关能按限上解饷款,票号垫款起了决定作用。
粤海关从~年的不完全统计,京饷的10%~%,即每年平均59.78%的款,是票号垫款汇介的广州省(年),福建、浙江省(年),闽海关(年),浙海关(年),淮安关(年),江西省(年),湖南、四川省(年),也都不断需要票号垫款才能按限解款。票号垫款,对于维持封建专制统治,起着强心剂作用。票号敢于垫款,是它与官吏的结合,经办海关官银号掌握着税款,和牟取高于商款数倍的汇费分不开的。
第三,在西方资本主义危机影响下,工商业和金融业亏累倒闭,使全国市场一度混乱,民族经济遭到破坏。外国势力的侵入,中国市场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必然影响中国;另一方面国内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形成,把主要工商业城市联结起来。
结语
全国统一市场的出现,既有利于工商业和金融业发展,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力量,一旦发生危机,对工商业和金融业的破坏作用也就更大。从金融市场恐慌考察,波及范围广,影响大,重要原因与票号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主要工商业城镇有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从票号在全国主要城镇建立分支机构起,全国性统一的金融市场就已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