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是一艘渡轮,并没有因为它吉祥的名字而迁客们带来好运,取而代之的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图片取材网络年,时局动荡,太平轮从上海起航开往基隆,再从基隆返航抵达上海,而它装运的大多都是离散、逃亡的故事。在年末的一天夜里,它带着上千条生命和他们的悲欢离合,一同沉入了深海,和它一同消失的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太平轮于年7月15日第一次起航,每周一班。当时,每天往返于大陆和台湾两地的轮船约有50艘,而太平轮的载重只有吨。最后一班航程是在年1月27日开始,第二天就是除夕,这也是旧历年前最后一班开往台湾的客船。许多人都会相信,自己很快就会与亲人一起吃年夜饭,但更多的人是怀着心神不宁地忐忑之心等待着未卜的前程,一切都没有预想得那么顺利。
一起登船的有多名各怀心事的旅客--既有再普通不过的平民百姓,也有身份显要的将军、省主席,以及袁世凯的孙子、东南日报社社长、国立音乐学院院长等。船上挤满了渴望团圆的人们。除此外,船上还装着迪化街的南北杂货、政府机关的报表文件,以及吨钢材、中央银行的80箱卷宗、药铺的中药、商铺的账簿、五金,外加东南日报社的一整套印刷器材和报纸。这一班太平轮,登记在册的旅客只有名,但实际运送的旅客超过人。
到最后关头时,人们各尽所能:有身份的人拿名片,认识船员的人托关系,另一些人则只能出高价,买到一个没有船票的位置。因为人和货物太多,原本打算上午起航的太平轮,直到下午4点半才开动。在经过几十次航行之后,这艘中型货轮早已显得疲惫不堪。
悲剧的是,在60多年前的夜里,太平轮为了避免被军队拦截,它一度关了灯也不鸣笛,还不定时地改变航线,并抄小路行驶。但23时过后,满载着木材和煤炭的货船建元轮迎面开来,并与太平轮相撞。
当时的《大公报》采访了几名幸存者,并记下了这些幸存者的经历:“被船压到海里,吃了很多水,挣扎着浮到水面抓牢木板或箱子,又被浪打翻,这样反复三四次,幸亏体力好,后来爬到木板上,半身都浸到水里,寒气逼人,手足都冻僵了。”这与当年的泰坦尼克号遭遇触礁后逃生的场景很有雷同之处,人性在生死存亡之刻也更加裸露。
有人曾回忆,在当时有人拿着枪指着别人,要求让出木板;还有的不顾身边的求救者,划着救生船扬长而去。能撑到天亮时分的人有幸等到了救援。政府派出了轮船和飞机进行打捞,一艘外国军舰也救出了大部分幸存者,附近的渔民也划着舢板来救人,不过他们大多只见到了“漂浮在水面上的木箱子”。
即便在欧洲绅士流行的国度,但未必就能从容就义。“泰坦尼克”号在年这天沉没,“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细节,大家都已经看了无数次,而人性并不像电影里包装的那样美,真正的话语权是掌握在那些高贵的绅士手里,绅士们当然永远包装自己,说自己是多么高风亮节。
实际上,当时泰坦尼克号头等舱的存活率最高,高达63%,位绅士存活了人;二等舱的乘客,人有人存活,存活率为43%;三等舱的乘客有人,只有人幸存下来,存活率只有25%。
所以很显然救生物质的数量是按舱位等级的高低逐步减少,但抛开所有客观原因,你也会发现人性并不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美好,但是人性就是这样,这才是真实的。而电影中的积极美好的元素是为了感染观众,这是它的价值所在,所以当亲自读到当年的书籍内容,或许对你的内心有更多的提升和认知。
当然太平轮遇难后没有人知道具体有多少人遇难,船上有一多半乘客,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更不用说他们各自藏在心里的希望和梦想。根据事后的官方统计,最后一班太平轮的多名乘客,只有36名获救,其余的人都成了未接之谜。
《太平轮一九四九》中也解释自己的想法:“逝者受苦的魂魄需要祈祷安息,幸存者及后代们的暗夜哭泣需要被聆听。”“那一艘永远抵达不了目的地的轮船上,其实有着比电影《泰坦尼克号》更真实、更感动人的事情发生着,不分阶级、省籍、年龄、性别,他们同舟共济,互相扶持直至灭顶。”
在纪录片中,张典婉曾引用了一段证词,提到了太平轮的船长。“船沉以后,船长在浮桶上跳海死了,他说无脸见人”。
关于中国故事,还有很多需要读者亲自去了解,他们的故事背后绝对会对后人有更多价值的引导和借鉴之处。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在故宫,破译一个甲骨文字可奖励10万,但为何至今却只破译一个字
年,前十电影排名有哪些?第一名却是它,简直就是一匹黑马
关于中国故事相关书籍推荐如下:
《德商张大中》查建英
《大脚印儿》关军
《祖父黄炎培》;口述:黄且圆采访:丁东邢晓群
《我在哪里等你呢》午炎
《李玫瑾: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蒋明倬
《美剧启示录》周黎明
《“南科”一梦:朱清时与南科大》
《何伟,再见涪陵》刘晋锋
《正确先生白岩松》张卓林天宏
《无法回家的人》杨磊
《“小升初”的秘密》
《再见乒乓》关军
《杨箕村生死录》
《寻找香格里拉》
《我们留守,我们在家》
《我们的》梁晓声等
《挺进美利坚》
《他们在岛屿生活》房慧真
《人生有何意义》胡适
《视若无睹的中国》郭怡广等
《新欧洲旧欧洲》周宁
《诗人之死》雪汗青
《在印度相遇》曹可臻李国卿
《农历》司徒朔
《真实合伙人》张伟、张悦、季艺、张卓
《大佬的夜宴:陈惠敏的“面子”人生》陈光之杨林
《地下人生》
《伤痕与荣耀——张培刚的戏剧人生》杨猛
《在正确与正确之间》郑也夫贾樟柯等
《周家往事》口述者:周启博采访者:丁东、邢小群
《胡正的反思》口述者:胡正采访者:陈为人
《范达人在“梁效”的经历》口述者:范达人采访者:郑实
《相亲记》李天田
《太平轮一九四九》张伟赵涵漠
《中国故事》周黎明
《英雄本色》周黎明
《比死亡更久远》张伟赵涵漠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系笔者所编,不做任何商业评价,没有允许不可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人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