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执意窜访台湾地区后,大陆为了震慑美台勾连,宣布在台湾岛周边,进行“封锁式”军演。
六块在地图上看起来方方正正的“小豆腐”,形成了对台包围圈,很多台媒说,这是大陆在预演“收台”。
但想必很多人不解,在六块军演覆盖的“小豆腐”范围之外,还有其他区域,为何这六个地方堵上,就说完成了对台湾岛的“封锁”了呢?
要搞清楚这一点,首先就要弄明白,一旦大陆决定采取断然措施收台,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
兵法中说考虑怎么赢之前,首先得考虑怎么才能保护好自己,让自己保持优势地位,一旦大陆决定动手收台,首先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个时候,六个“小方块”之中,位于台湾海峡,跨越所谓“台海中线”的第一个小方块,就显示出它的战略意义了。
解放军在这里划定一个演习范围,一方面是为了告诉民进党当局,在解放军眼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海峡中线”,没有任何人能阻挡解放军在台海的行动。
另一方面,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正面突击台湾岛,阻止台军采取冒险行动“攻击”大陆的最前沿。
其次,大陆一旦发动军事行动,以台军自身的军事实力,跟大陆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台当局想要阻止两岸统一,就只能寄希望于外援。
那么,全世界范围内,有哪些国家会介入台海局势呢?答案是明摆着的,第一就是美国,第二是日本,第三则是最近跳得很欢的澳大利亚。
正是为了应对来自这三个方面的潜在动作,此次军演之中,另外三个“小方块”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在基隆右上角的这个小方块,显然是为了封锁从日本方向,可能对解放军进行干预的动作。在高雄附近的两个小方块,则是为了堵住从南边,尤其是东南边澳大利亚方向,可能对我军进行干扰的外部力量。
至于台湾岛背面,面对着太平洋一侧的那个小方块,防备的自然就是位于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了。
这是从军事层面来理解的,如果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台湾地区是典型的港口型经济,其经济发展全靠对外输出,而台湾地区最重要的两个输出方向,就是大陆、日韩、东南亚。
这六个大陆军演的“小方块”,从经济层面,也完全堵死了台湾地区通过高雄港口向东南亚,通过基隆港口向东北亚,通过台中向大陆输出的所有道路。
就算到时候统一不用直接“军事行动”的模式,而用“封锁战”,只要能堵住这6个方向,那么时间一长,即使不采取军事措施,台湾地区经济就从内部崩溃了。
所以说,此次军演过程中,军舰穿越所谓“海峡中线”,封控基隆港、巴士海峡,对高雄军事基地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都是有着明确的指向目标的。
坦白说,在绝对实力碾压的基础之上,我们完全可以平推过去,但是此次军演中,大陆依然是用“牛刀杀鸡”,所以真正要震慑的,并不是民进党当局和台湾地区所谓的“军队”,而是美日等域外势力。
军演是针对台当局的,但背后警告的对象,却是美日。所以大陆以雷霆之势,对台湾地区形成彻底的封锁和包围,用六个“小方块”堵死了所有域外势力能够介入台海的通道。
然后又用这两天在军事演习中的实际战果,告诉了这些潜在的敌人,大陆完全有能力,利用常规导弹部队,一举歼灭一切来犯之敌,杜绝他们介入台海、支援台军的可能性,因此,解放军划下这几块禁区的含义,美日澳等国应该能够读懂。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解放军这次“全封锁式”军演,也是一次“难得”的练兵机会。看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的消息确定以后,大陆几乎立即就发布了军演覆盖的范围,明显这是属于内部演练过很多次的方案了。
只不过以前美台勾结还没有这么明显,大陆依然将和平统一当做解决台湾问题的优先方案。但是现在随着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彻底突破了我们的“红线”,我们也就提升了以“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优先级。
从这个角度来讲,六个“小方块”不仅是对美日的震慑,也是大陆对台湾问题解决方案发生变化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