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75年前的10月25日台湾光复,台湾同胞结束了自《马关条约》以来,日本50年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台湾光复的历程,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追求统一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让我们重温这一段风雨历程。
割台悲鸣
台湾是祖国大陆东南方的重要门户,三国时吴主孙权就派将军卫温等开始经营台湾。年10月台湾建省,开始了铁路、电报等现代化建设,宝岛明珠的光芒初显。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四万万人齐下泪”,痛感“天涯何处是神州”。在安徽老家赋闲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闻讯一病不起,吐血而亡。在京赶考的台湾举人痛哭街头,各省电文雪片般入京,字字泣血,力谏割台不可。“公车上书”的领袖、广东举人康有为写道:“弃台之事小,散天下民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社稷安危,在此一举。”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台籍进士丘逢甲将三封“万民誓不从倭”的血书递进紫禁城,面对无法挽回的局势,他悲愤作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艰难抗争
年5月29日日军登陆台湾,国人奋起抵抗。当时清政府已下诏书,令所有文武大小官员着即内渡。许多在台官兵抗命拒绝撤离,联合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客家乡亲等,以“义军”为名从事武装抗日斗争。仅这一年的6月至10月,日军清理战场时统计的阵亡“义军”遗体就高达数千具,这还不包括数以万计的伤员。台湾巡抚唐景崧和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代价,但由于没有后援,终遭失败。接着,岛内同胞自发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武装抗日斗争,简大狮、林少猫、柯铁、余清芳、莫那?鲁道等台胞英烈前仆后继,气壮山河。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0年,台湾同胞反抗了50年,65万优秀的台湾同胞牺牲罹难。推动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回归祖国的努力从未停止。
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台湾爱国同胞纷纷来到大陆,投身全民族的解放斗争。李友邦将军在浙江率领“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丘念台等台籍学生到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钟浩东、萧道应等在广东组织“东区服务队”,李伟光、卢秋涛等在上海成立“台湾革命大同盟”,以及谢雪红、苏新、简吉、谢娥、郭琇琮等爱国领袖在岛内坚持斗争,把海峡两岸的抗日战线连成一体。
面对台湾同胞心向祖国的坚贞民族气节,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地推动“皇民化运动”,企图以废汉字、禁戏剧、毁寺庙、建神社、讲日语、改姓名等激烈手段迫使台湾同胞屈服。但祖国人民和台湾同胞的亲情血缘是割不断的,为延续民族传承与祖国认同,台湾同胞启动了一波又一波“非武装抗日的斗争”。
在日本占领台湾13年之后的年,雾峰林家林幼春在致梁启超的信函称“私喜祖国中兴”;
30年之后的年,在日警监视下,黄白成枝在台北演讲时公开称“我们的祖国是中国”;
40年之后的年,林献堂在上海公开说“林某归还祖国”。台湾光复后,台湾作家吴浊流形容当时的情境“五十年间的皇民运动,只仅一天就被吹走了”。
迎来光复
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文》,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属于废止之列。年11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战后东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年4月,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设立“台湾调查委员会”,任命陈仪为主任委员,进行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定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主持接受当地日军投降。
10月15日,中国军队在基隆港登陆,台湾民众传诵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诗句,唱着“台湾今日庆升平,仰首清天白日清,六百万民同快乐,壶浆箪食表欢迎”的歌曲,热烈欢迎中国军队进入台湾。台胞阮美姝回忆父亲阮朝日当时兴奋的情景:“我父亲八月十五日竟然跳回来,人还没进门就听到他的声音,大声说我们回归祖国了,我们要做中国人了,不再做日本人!”当时的台湾日日新报等媒体上,均有大量商家行号刊登欢庆台湾光复的广告。街上锣鼓喧天,鞭炮声不断,户户张灯结彩。
受降典礼
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主要参加人员有:国民政府代表陈仪、葛敬恩、柯远芬、黄朝琴、游弥坚、宋斐如、李万居;台湾省代表林献堂、陈炘、林茂生;日本代表安藤利吉、谏山春树。日本原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向台湾受降主官陈仪递呈投降书。随后陈仪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告给中国全体同胞及世界周知。日本侵占中国台湾省五十年的历史到此结束。
文/海联
来源:统战新语(tongzhanxinyu)
相关链接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