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林官邸宝岛踏浪

从基隆返回台北,天已放晴。

(年2月28日,台湾士林官邸。)

大巴车停在士林官邸的停车场,我们鱼贯而下。士林官邸坐落在台北福山的环抱中,位于士林区中山北路五段与福林路口东南侧。其建筑本身,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是一个园艺试验所;台湾光复后改建为招待所,作为款待宾客之用.蒋先生到台后,在防御、风水、方便等因素考量下,才选中这个地点,并经过几次修建,方成为他的栖身以地。为加强防御,从蒋先生搬进官邸住的第一天起,官邸就开始进行要塞化的工程.军方除成立“衡山指挥所”外,还在附近的剑潭山、鸡笼山及福山内部挖掘坑道工事,其地道直通七海官邸(蒋经国住所)、“总统府”和松山机场。一旦战事发生时,蒋先生可由“总统府”士林官邸进入“衡山指挥所”;如果战事失败,他可由地道直奔松山机场,逃之夭夭.因此,严格地说,士林官邸是一座大堡垒。因此,士林官邸便成为台北市民眼中不可亲近的禁地。沧桑嬗变,直至年士林官邸才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游客们游览的圣地。

跟着协哥沿着椰林大道步入官邸,官邸树木参天,郁郁葱葱,花香鸟飞,亭台错落。来到蒋先生为作礼拜而建的凯歌堂前驻足观看。只见凯歌堂静静地安卧在丛林中,不大的平房里排着六排木椅子,红色地毯、红色窗帘,白色墙壁、白色吊顶,金黄色的仿古吊灯将屋内照得明亮明亮,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一个不大的金色十字架,室内寂静无声,肃穆安详。

(年2月28日,台湾士林官邸凯哥堂。)

凯歌堂的大门敞开着,但用木栅栏封闭着,游人只能站在栅栏外窥视。看着看着,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一位颤巍巍的老人在祈祷,耳边也仿佛听到礼拜的歌声。历史是无情的,也是一去不再复返的。不知蒋先生当年礼拜时,会不会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自己森严壁垒的禁地会作为景点开放,而游客大多是从大陆来的,而且这些游客会站在门外指指点点,戏说那段恩仇史。我看得出游人们在这里大多对那位老人恭恭敬敬,因为他在历史上毕竟还是民族精神的护卫者。

在官邸中穿梭,观新兰亭,赏兰花幽香;游玫瑰园,看玫瑰芬芳。走着走着,协哥突然指着路边的丛林说:那就是蒋先生的住处。

举目望去,丛林中有一座不大的两层蓝色小楼,小楼尖顶阔窗,白色阳台,楼外有一绿色木栏杆圈围,象征性地封闭着,醒目的警告着闲人莫入。这小楼太过寒酸,如今大陆的不少别墅都要比他阔气。在台湾游览,明显地感到不少建筑太过小气,太没文化根底。

这也难怪,台湾相对大陆来说,文化底蕴苍白,再加上当时仓促而建,能有这个样子就很为不错啦。

小蓝楼在阳光下崭新亮丽,绿丛中晶亮晶亮耀眼,可惜这里对游人是不开放的,人们只能望其外表,揣摸其中的秘密。

士林官邸由外而内分为外花园、内花园、正房;其他如园艺馆、新兰亭、凯歌堂等等。

走出士林官邸,不禁长长叹息。在大陆各地看到过不少蒋先生的行宫,行宫的辉煌和气魄不能不令人赞叹,而看看眼前素雅的官邸,料想蒋先生在这里闲暇徘徊时,怎能不感慨万千。

(年2月28日,台湾士林官邸。)

游览完士林官邸,我们今天还要到故宫参观。在车上忽觉心脏难受,吃了些救心丸后稍觉舒适。

来到故宫,还是没有下车,想在车上休息下。故宫的门前是不让停车的,司机将车开到停车场,我在车上休息。两个小时后,司机才到故宫接游客。梅上车后说,故宫还不错。我问:有北京的故宫好吗?梅说没有。

晚上住桃园县良友大来酒店房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