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来说,电影《 》是一部强叙事,通过多个视角层层剥离开 战斗中你来我往,反复拉锯的作品。
整体影像化语言干净利落,情绪层层递进,历史的沉重惹眼泪是一部分,反复涌起的还有那股不绝不息抗击外侮的自强精神。
如果打分的话,影片整体我给7/10的观感评价。
特别说明:战争画面请未成年观众在有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选择观看。
P.s.这次观影片方启用了非常严格的观影限制,一方面是疫情原因;另一方面,多想一点,这次同期观影团还看到了来此铁血和侠客岛的观众,作为制作周期相对较短的作品,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影片正式上线时出现一些技术性调整。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阅读请做好心理准备———
首先,前三个篇章是将架桥主力渡江前的战斗进行反复梳理的。即三个篇章时间线一致,但战场那么大,每个篇章选择一个角度解析战场局势。
篇章《士兵》,大概前三十分钟,就将所有主要的角色都串了一遍,脸熟的我们可能还留意一下,只不过那会我们意识里还是吴京、张译、邓超、魏晨的名字,然后迅速的战争侵袭,烈度惊人,一脸懵的就看到昼夜不舍的工兵,弹尽粮绝的炮兵,奔赴前线的大部队受到了美军的致命打击。
一、
致命打击!无数人阵亡,无数人不知道阵亡没有。
也许这就是没有主角视角的战争,投进去的都是血肉,不论你是江西的还是四川的,不论你是师傅还是徒弟,不论士兵和通讯员有没有战争结束后的约定。
当局者和旁观者的视角都是有限的, 知道的就是每个士兵都在做服从命令的执行,哪怕是面对灭顶之袭,唯有用性命贯彻军令。 相信最终的胜利支撑着意志,而观众在电影制作方的引领下回溯战场上的那些挣扎来了解这场战斗。
二、
小米加步枪我们90后大概都知道,但我之前却并没有意识小米加步枪打败美国佬的牺牲究竟有几何。
距离我们近70年前的 ,不只是抗日战争时期军团对战的血拼,又还不是出现双方都是高科技武器的军备较量。一方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攫取 收益的美国军队,一方是自清末起就饱受侵略的土地上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的久战之师。
我们的空中力量尽数撒在前线无暇顾及大部队主力动员;敌人可以用侦察机轰炸机反复阻击我们的增援部队渡江;
我们的高射炮只有两台,炮弹东挪西借掰着指头数着射,对空还各种角度不够高度不够;敌人可以侦察机精确引导,无线电联络远山的炮兵团轰击杀伤。
小米加步枪,在战争结束之前,就是白日里小心隐蔽,战时的精打细算,以性命换战力的挣扎。
三、
你要问我看第二篇章《对手》什么感觉,我只能用脑海里冒出了一句话来表达“欲使其灭亡,必使其疯狂”。
敌人潇洒的在空中来回游荡,但凡撒下的炸弹都会送走一片隐藏在林间田里的血肉之躯。
敌人不会在意我们的生命,而一旦我们反击成功却会激起他们疯狗样的追击。
凭借着装备优势的敌人也是会折损的,凭什么你折算了一个伙伴就气急败坏,而我们牺牲了一众同袍,还要认命的放弃争渡呢?
影片在这里把疯狗式的敌人集中在一个角色上面,使得我们在全场战斗所遭受的攻击有了个昼夜不断的引子,使得我们看到的第三篇章《高射炮》的复仇有了个明确的对象。
这个敌人哪里是一个保家卫国、令行禁止的军人,从来都是美国西部片中争勇斗狠的暴徒。
四、
如果说全片的基调都是争取的话,争取架桥,争取大部队渡江;那么第三篇章《高射炮》则是全片中高潮的反击。
这个篇章是吴京和张译的主秀场。一个叫關磊,一个叫张飞。前者哼个戏荒腔走板,后者哼得人眼泪忍不住的流。
只有两台高射炮怎么了?只有46发炮弹怎么了?吾辈既不惧死,千万人吾亦往矣。
张译的角色叫张飞,却是个外柔内刚的家伙。雷锋同志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无情。与吴京的开场颇有点史今班长的温柔,与对手的决战中却也是虽九死而无悔的战士。张译演戏从小太爷开始瘸戏不断,没想到这次有点史今班长的性感觉,便也是手脚都受了苦。
吴京的角色给我一种李云龙亮剑式的潇洒,炮在手给我轰!弹尽了给我拿 也要要下对手一口肉来。在流浪地球之后,既灰飞烟灭京之后,又现粉身碎骨京。
尝试描述这段戏不说剧透不剧透的问题,我却发现我自己的语言没法准确描述其间那份昂扬,那份决意,那份保家卫国的笃定,只好在这里推荐大家到影院自己去看,单凭这个篇章就 值得到影院体会一番。
五、
如果前面三个篇章是叙述为重,第四篇章《桥》在我的感觉就有点史诗感过于浓重了些,有种旁白里上价值的间离感。
一个伤兵的独白,升格的镜头语言来表现轰炸过后桥的重生,另一个对手的敬意独白……写到这一回想的感觉和当时情景氛围下的体验有种奇怪的不协调。目前只是一刷,暂时不纠结了,等二刷了以后再考虑一下自己的观感什么原因吧。
六、
本片按照8月份官宣首发来看,制作周期最长两个多月,多个角度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三个导演首先各领一部分执镜, 再统一合流的(这个问题本来是想片后交流会上问得,结果时间太紧张了,不知道其他观影团的朋友有没有得到答案的)。
分篇章讲同一个故事,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案,在我这里甚至有点层层递进,逐步解密,情感深化的效果,甚至因为 阶段的结束时间点有一个巨大的空白未知,三次重复也不尽然是重复,更有一种拉锯式的折磨感;但是影片中标志的时间点画面好像基本没变,这又让人在看的时候觉得制作方有点偷懒了。不知道制作方的朋友有没有这样的考虑,有没有思考过相关的处理思路。
好在片子现在的制作上没有看到明显的短板。服化道品质在线,涉及到战争的部分,日间戏有林间游击的蛰伏,有部队行进的建制,当然也有受击伤残的鲜血淋漓。大量的爆炸、对轰都是夜间戏,视觉效果拉满。片子的 部分有明显的郭帆导演流浪地球风格,尤其是尾声部分战场地形扭转成英雄造像时的感觉,就是 次看到行星发动机时的那种宏大感觉。
不知道这次 的故事有多少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作,有多少又是真实的历史背景,等到影片正式上线之后应该会很多的自媒体进行相关的科普了,可以期待一下。
对了影片开头引用了一段纪录片,提到了台湾。
查了一下资料,才意识到一件事,在当时美苏冷战的情况下,朝鲜就是美苏角力下的热战场,而台湾当时提供了高雄、基隆作为美国海军舰队的港口。
不仅仅是针对美国在打朝鲜时偶尔越过 的反击,更是因为事实上的朝鲜半岛如果被美国武力击溃的话,所谓的台湾反攻大陆,根本就是下一步计划了。
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英雄的事迹可能因岁月模糊,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向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