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的宝岛台湾

北京治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有过这样一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确实如此,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几千年来就是在这海峡的狂风与海啸声中,不断的激荡和挣扎。大陆与台湾大大小小共发生过数次战役,最早一次竟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最早的台湾

孙权派卫温出海“夷州”

台湾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正是由于台湾地理位置卓越,使得几千年以来,它与大陆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波折,而这一切的开始,都要从那个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说起。公元年,东吴孙权称帝。但由于汉末战乱频繁,老百姓民不聊生,也就导致整个中华大地人口都不多。

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曹魏也就万人口,还是经过了多年的休养生息。最弱的蜀汉整个人口也就一百万左右(所以刘备根本不可能有七十万大军征伐东吴),而东吴各方面实力一直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包括人口也不例外,东吴人口大概是两百多万样子。

在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毕竟还不是工业社会),人口决定了兵源、决定了粮食产量、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包括现在也是一样。所以孙权为了能更多补充人口,公元年,孙权派出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带一万多士兵,出海寻找传说中的夷州、亶州。

孙权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带回两个州的人口,用来壮大东吴实力。二是想为自己留个战略要地,以备将来不时之需。由于东吴有着长江天险,所以东吴水军一直是三国之首,如果真能在海上拿下个立身之所,那么以此退守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当东吴两大重臣陆逊和全琮以各种理由劝谏时,都被铁了心的孙权拒绝。于是卫温和诸葛直奉命带兵去了传说中的夷州,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台湾,但另外一个州,亶州却始终没有找到。由于卫温一行人对气候的不适应,上岛后部队立马遭遇了瘟疫,病死的士兵多达十之八九。

无奈之下,卫温和诸葛直只能带着夷州上的几千“蛮夷”回了东吴,回去后由于并未找到亶州,并且损失惨重,卫温和诸葛直以未能完成任务的罪名,被孙权下令斩杀。后来东吴被西晋所灭,台湾的法统也就由此流传下来。史料中记载的最早发现台湾的人是卫温,按照国际惯例,岛屿的主权是先发现者以及先命名者获得,这就说明台湾作为一个岛屿,其实从遥远的三国时期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了。

隋炀帝下令攻“琉球”

在隋朝时期,东海上出现了一个琉球国,引起了隋朝的严重不满。而按照隋朝的生产力和水路行驶速度看的话,琉球应该就是今天的台湾了。年,隋炀帝为了探索海洋,派了一个叫朱宽的出海走访,来到了琉球国。

由于当时言语不同,只从琉球国带了一个人回朝廷,也就算是完成了初步的探索,到了年隋炀帝再次派朱宽走访琉球国,这一次朱宽“取其布甲而还”,也算是了解了琉球国的生产力和发展水平。等基本了解了琉球国实力以后,好巧不巧这时候日本来了个使者,他对隋炀帝说道:“此夷邪久国人所用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隋炀帝琉球这个地方,对中国可是有着长久利益的宝地,隋炀帝本来就有征服琉球的意向,再听使者这么一说,那还等什么?直接跟琉球摊牌了。当然,隋炀帝还是先礼后兵的,先是要求他们归附天朝,结果被拒绝,随即隋炀帝派人带了些兵马,直接打进了琉球首都,俘虏了几千俘虏回到了大陆,琉球国至此灭亡(日后又复国了)。

南宋地图

第三次:宋元明三朝对澎湖列岛的控制权

时间一晃就到了南宋,公元年,南宋实现了对澎湖列岛的占有,并将澎湖列岛纳入福建省晋江县管辖。澎湖是台湾最重要的一道屏障,距离台湾不足五十公里,澎湖若失,台湾难保。

后来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对台湾起了觊觎之心,年荷兰准备占领澎湖列岛,结果被明军击退,直到年荷兰正式放弃攻占澎湖列岛的打算,转而谋划起台湾本岛来,至此西方列强占据台湾的时代到来。

明朝地图

——年:荷兰人与西班牙的殖民时期

年,荷兰人放弃占领澎湖列岛之后,又侵略了台湾南部,紧接着年西班牙人又入侵了台湾北部,一度占领了台湾重镇——基隆!随后更是直接吞并了整个台湾版北部之后,就建立起了与日本通商的重要航道。

为了争夺台湾的控制权,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还不惜经常大打出手,直到年,荷兰人才取得决定性胜利,占领了基隆。西班牙最后无处落脚,只好退出台湾。然而无论是西班牙人还是荷兰人,都是在岛上大搞奴化教育,强迫原住民改信天主教。

同时借助台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海洋贸易上占据了先机,最后在他们的倒行逆施之下,成功激起了岛上原住民的反抗。所以我们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该登场了。

郑成功击败殖民者

年,郑成功率领士兵2.5万,战舰数百艘,自金门开拨,出师正式攻打荷兰人占据的台湾。郑成功首先率军包围了荷兰人的统治核心地区——台湾城。但是台湾城坚固,易守难攻,郑成功采取的重炮轰城并未奏效。郑成功随即改变策略,以优势兵力进行围城,八个月之后,郑成功率军再发起总攻,一举攻破安平城碉堡。

而躲在台湾城内的荷兰人见堡垒已破,抵抗也意义不大,于是统一宣布投降,最终荷兰人在此地经营了近四十年,还是被赶回了老家。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在台湾北部的基隆地区,还是被荷兰人控制着,可此时的郑成功已经无力继续收复台湾北部地区,因为他的健康状况,极度不佳。

收复台湾南部不到半年,郑成功就去世了,死前深感明朝灭亡、满清入关,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奋力抓破了自己的脸,告诉身边人,自己没有脸面再去地下见先帝,言罢而终,享年39岁。而郑成功去世的六年后,他儿子郑经派出军队,赶走了盘踞在北部基隆一带的荷兰人,自此荷兰殖民者全部被赶出台湾岛。

但当时的明朝势力已经土崩瓦解,满清入关后明朝势力仅剩下台湾一地,郑经就在暗地里组建自己的小朝廷,台湾也就打造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权——明郑。

靖海侯施琅

施琅平台

关于施琅这个人在历史上是非常有争议的,他曾经做过郑成功父亲的手下,跟着郑芝龙投降过清廷,后来在清朝混的不好,就南下投奔了郑成功,从事反清复明工作。后来又因为自己理念与郑成功不合,虽然也有战功,但仍然被削去了兵权,施琅一气之下,差点就剃了光头当和尚去了。

后来有个叫曾德的,其人心术不正,却受到了郑成功的赏识,派在施琅身边用来牵制施琅。后来施琅把曾德抓起来斩首了,郑成功认为施琅不听自己命令,难以控制,于是把施琅全家一起抓了,但施琅却神奇的越狱成功,逃过一死,可他家人却全部被斩首,至此施琅与郑家就结下了血海深仇。

与郑家有了血海深仇的施琅,毅然投奔了清廷,年,郑成功儿子郑经去世,享年四十。(父子加起来也没活到八十岁),年清军全面平定了三藩,便开始想着全力收复台湾。同年10月,施琅任福建水师,加紧训练水师,准备平定台湾。

年,施琅率军2.4万人,准备先攻澎湖再取台湾,结果在澎湖与郑军海域交战时,施琅眼部不慎中枪,勉强才保住了眼睛。后来休整后的施琅利用火攻,成功将郑军大败与澎湖,此一战后郑军彻底失去主力,清军顺利登陆台湾。郑经之子郑克爽投降,明郑灭亡。

平定台湾后,康熙将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归福建管辖,并开始驻兵澎湖和台湾。至此台湾再次回归大陆政权,而施琅此次平台意义十分重大,正所谓:“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施琅纪念馆后人所作的一副对联,能和郑成功与施琅放在一联里,也算是后人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绩。

最近一次台湾的失去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了,这之后晚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正式将台湾以及澎湖列岛主权割让日本,也因此让日本人在岛上殖民了几十年,一直到年抗战胜利才收回。

以我的角度看世界,

以你的感观了解我。

我是作者独行浪子!

不聊娱乐八卦,不一味灌心灵鸡汤。

只分享最真实的故事,输出最直接的观点。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