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至年间,台湾曾经出现以犯罪暴力、女体剥削为主的“社会写实片”,从年《错误的 步》首开先例以监狱和妓女户为背景,片中对于犯罪的阴暗想象,仿佛为当时大环境的集体焦虑开启了刺激与宣泄的大门;
之后,由《上海社会档案》所掀起的女性复仇系列,不仅在题材形式上极尽膻色腥之能事,不少学者甚至视这个后来昵称“台湾黑电影”的类型,为台湾新电影黎明升起前的黑暗谷底,不值一提。
回顾这段台湾黑电影暴起暴落的前后历史背景,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期,台湾社会正好面临着经济型态转型的过渡期。
那段期间台湾电视媒体的新闻画面,其实完全不亚于大银幕上的感官刺激。
于此时异 突起的本土自制社会写实类型电影,大量充斥着犯罪、暴力、裸露身体等元素,短短数年迸发出部作品,成为台湾电影史上最罕见的类型。
被视为台湾黑电影滥觞的《错误的 步》,于年11月27日开拍,年上映,由蔡扬名导演、朱延平编剧,马沙、杨惠珊、梁修身、王莫愁、李小飞主演。
全片根据男主角马沙(本名刘金圳)的同名自传性小说拍摄而成,内容讲述马沙幼年时因家境贫困,十三岁就开始在万华宝斗里妓女户担任保镖,十八岁时误杀了客人而入狱服刑十五年,出狱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并将从前的堕落生涯写成书。
这本个人忏悔自白式的传记发行后,引发社会各界的讨论。
导演蔡扬名也因而对书中极具真实性的描述感兴趣。
在与当事人接触之后,不仅买下电影版权,也决定由马沙自己担任男主角。
两人的合作除了《错误的 步》,同年亦完成了《凌晨六点枪声》,故事依旧以犯罪者的自白忏悔为主题,延续了此种犯罪系列的发展。
《错误的 步》拍的虽是社会阴暗面,但仍带有浓厚“警示”的意味。
这点与当时的电检 策和保守风气有关,片尾还是得要有某种正面的教化意义,马沙浪子回头的行为,当年还获得中和国际青年商会表扬。
电影公司则在宣传上强调影片的“真实性”,所描述的妓女户、监狱景况均源自主角的亲身经历,以男主角马沙的黑社会背景勾起观众对黑街的好奇。
但《错误的 步》在年三月上映前夕,却爆发影片为虚构而非真实事件,马沙出面说明致歉,新闻局也下令《错误的 步》上演时不得使用“真人实事搬上银幕”等字样,做为影片上映时的宣传。
虽然风波连连,但《错误的 步》不但在票房上获利,并获选该年度影评人协会十大佳片,与胡金铨的《山中传奇》、李行的《小城故事》、刘家昌的《 埔 》、徐克的《蝶变》、王菊金的《六朝怪谈》等片并列。
《错误的 步》的成功,先是带动了所谓“真人真事搬上银幕”的改编风潮。
片商陆续推出强调内容为社会暗黑面的写实性影片︰《断指老幺》、《落翅仔》、《落翅的海鸥》等片。
《断指老幺》由金圣恩编导,喜翔、谢玲玲、刘尚谦主演,上映宣传时强调是由记者报导的真实事件拍摄而成,内容描述大学生误入歧途,沦为贩 、 客、男妓的堕落历程;
《落翅仔》、《落翅的海鸥》两片则均是以少女误入歧途的凄惨遭遇为题材,根据真人真事短篇小说《落翅仔》拍摄而成。
前者由孙圣源编导,李烈、周邵栋主演,后者由徐学良导演,张盈真、秦风主演,两片同时于年11月上映。
同年还有改编自吴祥辉同名自传小说的《拒绝联考的小子》,以及隔年据13号水门案改编而成的《少女殉情记》。
一时之间,报纸社会版中的案件,骇人听闻也好,离经叛道也罢,都成为社会写实片取材的养分来源。
这样大量改编真实事件的现象,在50年代台语片时期、70年代邵氏写实电影也出现过,像是台语片《运河殉情记》、《基隆七号房惨案》,邵氏的《天网》、《成记茶楼》等,主要都是希望借由轰动一时新闻事件的改编,获取一定程度的观众注意。
票房保证之外,也基本上满足了观众的猎奇窥探欲望。
但随着《错误的 步》、《断指老幺》中对于 博、犯罪的炒作,随之而来的则是一发不可收拾的 片风潮和误入歧途的青年。
片系列如《 城风云》、《 国仇城》、《十张 》、《扫荡大 场》、《 大老千》、《 王斗千王》、《 王斗千王续集》、《 命一条龙》、《黑色大亨》、《 王千王群英会》、《戒 》;堕落系列如《街头小霸王》、《带枪过境》、《江湖小浪子》、《单挑》、《被判死刑》、《被遗弃的女人》、《火拼浪子》、《西门町小子》等,一时之间,骰子与子弹齐飞,银幕上尽是黑暗与犯罪的深渊。
于是年《上海社会档案》上映,将社会写实类型风潮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上海社会档案》由永升公司出品,王菊金导演,张永祥编剧,陆小芬、崔守平、张富美主演。影片取材自中国伤痕文学作品,时空背景设于大陆,内容描述一名不断遭受干部强暴欺凌的女子,因自觉身体受辱不见容于社会而自我放弃、终至自毁的悲惨故事。
永升公司在此之前,刚以谭咏麟主演的《假如我是真的》获得口碑票房的一致好评,所以才决定制作《上海社会档案》,本是希望延续《假如我是真的》的成功模式,拍摄一部带有反共色彩的影片。
然而《上海社会档案》游走在电检边缘的暴力与裸露,却成为另一个更有看头的卖点,上片时还另加上了“少女初夜权”的片名副标题,指涉片中耸动的强暴情节和情色意味。
《上海社会档案》不但让当时仍是新人的陆小芬因为本片一炮而红,大胆的裸露镜头,狂野而歇斯底里的形象也打破爱情文艺片中唯美温婉的女性典型,带动后来一系列女性复仇片。
除了陆小芬之外,杨惠珊、陆一婵、陆仪凤等女星也分别以魔 身材和露胸刺青的大胆作风,成为荧幕的“复仇女神”。
接下来,《痴情女艳煞》、《地狱来的女人》、《女王蜂》、《女性的复仇》、《疯狂女煞星》、《失足夫人》、《失节》、《女子感化院》、《痴情奇女子》、《枪口下的小百合》、《愤怒的玫瑰》、《疯狂少女营》、《黑市夫人》等,社会写实类型开始走向女性的复仇之路。
单从上述片名的惨烈,即可略窥片中女性的受虐及反击的暴烈程度。
其中,年由蔡扬名导演,杨惠珊、马沙、陆仪凤主演的《女性的复仇》可说是集大成之作。
片中融合了黑道、贩 、 博、色情等社会写实类型的主要元素,片尾一场受虐女性群起反击,以各种奇怪的方式猎杀男性的复仇女大反攻,可以说让人叹为观止。
而复仇女神身上常有刺青或受难伤口,例如《女王蜂》陆一蝉胸口的玫瑰刺青、《上海社会档案》陆小芬胸前的伤疤、《女性的复仇》杨惠珊的独眼,借此标示她们已非良家妇女,以及心理状态上的改变。
此外,女性复仇黑电影经常以挑战电检尺度的女性身体大量裸露为诉求,摄影机位置与剪辑技巧经常对身体进行分化、分割,是另一种对女体的意淫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