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自研到自建,IJN驱逐舰发展的新篇章,

在积累了「浦风」、「矶风」、「江风」型等一系列过渡阶段的研之后,日本海军在相继诞生的“八四、八六舰队”案中制定了新一代的大型远洋驱逐舰建造计划,这就是-年定型的、摒弃英制风格创建自有风格的第一代日系血统的驱逐舰「峰风」型,也译做「峯风」型。

年「峰风」型驱逐舰线图

峰风型可以说是在特型驱逐舰出现前相当成功的设计,截止到特驱的出现,日本大型远洋驱逐舰只有「峰风」型及其改型、再改型和魔改型。

「峰风」型驱逐舰系列的延续

「峰风」型

摒弃英制风格后的日本驱逐机最为明显的外部特征就是舰桥前甲板与舰艏主炮间一块下凹的区域,这里安置了一具鱼雷发射器。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强度的削弱,联想到后面被海浪断艏的和,原来日系DD这种隐患早有征兆。

「峰风」型的建造舾装指标

舰艏依然沿用了上一代的勺型舰艏,并首次加装了日本独自研发成功的连体式一号水雷,从此所有「峰风」型系列都搭载了这型水雷,不过日后的战争中会告诉我们,想在大洋布雷阻敌是多么痴心妄想。

一号水雷布设示意图

「峰风」型,共计12艘:

、、、

、、、

、、、

初代,可以看到舰艏与舰桥舰的下凹区域非常明显

峰风」型的诞生原本计划是配合「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以高速远洋截击美军的「列克星顿」级战列巡洋舰为作战目标,因此安装了日本自研的匹的大功率锅炉,鉴于日本当时的工业技术能力,因此如此大功率是汽轮机故障频频,而且海里的续航依旧不能达到日本海军的期望,只能期待后继舰型的继续改善。

从「峰风」型开始,是首支全部参加二战的日本驱逐舰,且绝大部分姊妹舰都在战争中战沉,可以说「峰风」型的诞生对日本驱逐舰的发展史上有着毫无疑问的重要意义。

「野风」型

在年「峰风」型产量追加3艘达到12艘后,按原本计划继续追加3艘新舰使「峰风」型量产型达到15艘之多。然而在「峰风」型首舰下水试航后发现,该型武备位置设计存在问题,其中3号和4号主炮之间隔着2号、3号mm双联装鱼雷发射器,而且两座鱼雷发射器间还布置了后桅,这就使火力指挥难以统一调度。

「野风」型的线图,武备位置已做了明显调整

因此,最后的3艘「峰风」型,在建造过程中就优化了武备的配置问题,3号炮塔后移,与4号炮塔背靠背夹着后移的后桅,2、3号鱼雷发射器全部前移。

「野风」型和「峰风」型武备位置调整示意图

改动后的舰型在火力输出上明显优于「峰风」型的火力安置方式,因此,在之后的「神风」型、「睦月」型及未来的新舰中基本都沿用了这种可以火力集中指挥的背靠式设计。直到大倍径、双联装主炮的出现才改用背负式布置。

因为只是武备位置的调整,改造后的整舰的建造指标同「峰风」型完全相同,所以,「峰风」型这最后3艘舰也没有正式的划分,坊间称「野风」型,或「峰风」改型。

「野风」型,共计3艘:

、、

「野风」型2号舰,也称作「峰风」型14号舰

「神风」型(Ⅱ代)

相较于Ⅰ代「神风」型恐怖的32艘建造数量,Ⅱ代「神风」型的数量就逊色的多,原本计划18艘产量也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对驱逐舰总吨位的限制,从首艘18年列入计划到最后一艘25年下水,最后陆陆续续的7年间只建造了9艘而已。

「神风」型的建造舾装指标

「神风」型,共计9艘:

、、

、、

、、

年,8号舰在进行公试

「神风」型较于已经比较成功的「峰风」型而言,在适航性上稍作了改善,该型加宽了舰体,吃水略有增加,因此增幅了约50左右的排水量,但损失了近2节的航速。而且「神风」型是最后一型装载六年式mm鱼雷的舰型,因为日系恐怖的mm鱼雷已经研制成功。

从年开始,随着航空部队的强化训练,部分「神风」型驱逐舰也同「峰风」型一样,抽调力量随航空战队执行“钓蜻蜓”任务。如《你换冰淇淋,我来“钓蜻蜓”》一文。年二水战的、、、

「睦月」型

「神风」型原本计划的18艘产量,也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对驱逐舰总吨位的限制,使日本海军决定削减建造数量,省下的预算来建造更为强大的新型远洋驱逐舰(含部分二等驱逐舰削减数量而节约的预算)。随着年横须贺兵工厂八年式mm鱼雷的研制成功,以及作为对手的美国海军从20年开始在主力舰上安装防雷突出部,两方面的因素促成了日本海军要加快新型鱼雷上舰的计划,因此,「峰风」型的终极魔改版「睦月」型诞生了。

「睦月」型的建造舾装指标

「睦月」型,共计12艘:

、、

、、

、、

、、

八年式mm重型鱼雷

「睦月」型作为「峰风」型的最后一型改进体,外观上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由原来的勺型舰艏更改为新式的双曲型舰艏。

「睦月」型的线图「峰风」型的勺型舰艏和「睦月」型的双曲舰艏区别明显

同时,三联装mm鱼雷的上舰,每枚公斤的战斗部,27节/米的射程,使得「睦月」型驱逐舰大大的强化了雷击能力,成为了那一时代当之无愧的大舰杀手。但睦月型依旧采用了半开放式舰桥和仅有前部炮盾的主炮,这使得整舰在作战和高海况时海浪对其影响依旧很大。

「睦月」型的半封闭式舰桥的舰尾炮,操作复杂、人力搬运且防护薄弱幺妹

「枞」型、「若竹」型

年「峰风」型列入计划的同时,受限于“目标舰”高昂的造价和对数量上的弥补,日本海军不得不建造了「峰风」型的缩小版,即21艘「枞」型二等驱逐舰。同「峰风」型一样,「枞」型的设计也采用了提高舰艏,舰桥前下凹布置鱼雷等,但其缩短了舰长,同时减少了一部主炮和一部双联装鱼雷发射器。在二等驱逐舰锅炉功率中采用了创纪录的匹马力,综合战力已经超过首型远洋驱逐舰「浦风」型。

「枞」型的建造完美的填补了明治时代末期大量建造的「神风」型Ⅰ代驱逐舰,同远洋驱逐舰配属第二舰队进行突袭雷击作战任务不同,「枞」型基本都配属于第一舰队,长期担任警戒、护卫任务。

「枞」型,共计21艘:

、、

、、

、、

、、

、、

、、

、、

同样在年改进「峰风」型的同时,「枞」型在高航速船体倾斜的问题也获得了修正,增宽0.15米的舰宽和0.1米的吃水,改善适航性后的新舰定型为「若竹」型,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若竹」型航速下降了0.5节。原本新舰列入计划的26艘「若竹」型,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日本海军不想把过多的吨位放在二等驱逐舰上,因此,大幅削减了「若竹」型的建造数量,最终只建造了8艘便宣告停止。

「若竹」型,共计8艘:

、、、

、、、

「枞」型和「若竹」型的建造舾装指标

这两型舰里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枞」型的号和「若竹」型的号,不知是否是上天特意的安排,名字相仿的两舰命运也极其相似。

号在年8月24日举行的大演习期间,于夜间在美保关近海处发生严重的海上事故,其被轻巡洋舰号撞断舰艏而沉没,“美保关”事件后一个月号去役除籍。

年的号,脏污的外表体现了长期海上训练的程度而同样有着不太吉利的名字的号,在年12月5日,执行从吴港向马公运输物资的任务时,在台湾基隆港以北海里处遭遇台风洗礼,6米高的巨浪转瞬即将满载物资的倾覆至海底。(小马拉大车的悲惨结局(一)——「早蕨」的沉没)「若竹」型各舰命名基隆外海沉没的

随着年关东大地震的发生,诸多造舰任务或中断、或取消,借此机会日本海军对造舰计划做了大幅调整,在12艘「睦月」型计划划定后,新的大型驱逐舰计划也应运而生,即将到来的就是大名鼎鼎——“特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