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裂的与撕裂的约瑟翰庞麦郎以及quo

01

年,在后来引起很大争议的那篇《惊惶庞麦郎》中,有这样一段稍微温暖的描述:“《人物》记者通过QQ空间找到他(庞麦郎)那时的工友郑军,郑军客气而谨慎,「他歌我也欣赏不来,你们别害他……他有现在挺不容易的。」”而庞麦郎终究没有维持住他彼时的“现在”,“你们别害他”只成了善良工友的一个有预感的非正式嘱托,连采访记者都轻飘飘的丢弃了的那种非正式。在经历了从公司出走、混乱的商演、跳崖式的过气、华晨宇粉丝的围攻、网贷的危机等种种不如意与挣扎之后,年3月12日,庞麦郎的经纪人发布视频称,因患精神分裂症,庞麦郎医院。几乎没有谁会把庞麦郎当成一个正常的人,无论是他刚刚出现在公众视野的起始,还是已经被确认分裂了的现在。无论是好奇、戏谑、嘲弄,还是把他和梵高的比照,都不是一个对正常人的审视,正如关于庞麦郎身世的两个版本,都知道哪个是真的,但并不妨碍配合庞麦郎去扮演已经假出塑料味的另一个。从庞麦郎参加北京华数唱片公司选秀、并要求给他「打造一首国际化的歌曲」开始,他就已经无可挽回的走上了这一条充满了分裂和矛盾、充满了古怪与不和谐、主角人戏不分看客嗑着瓜子吃着瓜的真人秀现场。从这个节点开始,庞麦郎由他自己的神经质走向了集体配合的不正常。

02

版本一:庞明涛,年出生于陕西汉中宁强县农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音乐素养的音乐爱好者。年因《我的滑板鞋》闻名,从此踏上曲折的“歌手”之路,并成为一个网络记忆和文化符号。版本二:约瑟翰·庞麦郎(JoseehPunmanlon),年出生于台湾基隆市,有法国血统,有出色的创作才情、化深刻为简白的技巧、为底层青年发声的自觉。他以俏皮的《打吊针》出道,凭《摩的大飙客》《我的滑板鞋》等新锐歌曲成名,作为独立音乐人、先锋创作者和互联网精神践行者。两个版本,除了庞麦郎自己,可能任何人都比庞麦郎更知道庞麦郎到底是谁。当然,最具慧眼的,还是最早发现并放大了农村青年庞明涛和台湾先锋庞麦郎这两种对立气质所蕴含统一商业价值的华数公司,华数的经纪人这么告诉记者:“华数看中了庞明涛的草根气质,最终与他签下一张6页纸的合同,决定赌一把:投入「超过百万」资金包装《我的滑板鞋》。6名企宣,24小时3班倒,买「摩擦」、「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关键词搜索,把歌曲热度顶上去;请大V段子手写段子造势;编曲、花3天时间录歌,在数百个小样中拼凑剪辑出最终版本。一切都为的是「制造出他是自己火的感觉,特别神秘,但又没包装的这种(效果)」”看到了吗,你以为的浑然天成其实只是精心计算。华数看到了庞明涛这种分裂的独特性所可能蕴藏的价值,庞明涛看到了他梦想成为的那个庞麦郎,观众们看到了一个可以用更轻松的姿态去俯视的人生标本。一步一步,是爪牙,是魔鬼的步伐,大家配合着把这出真人秀向着魔幻的情节渐行渐远。

03

从分裂到确诊分裂,被利益的算计和被梦想的误导最终让庞麦郎无法自拔。宣布了庞麦郎病情的经纪人白晓,早在年和庞麦郎初次见面时,就感受到了这种“不正常”。“白晓还记得,早在年底和庞麦郎见面时,对方就已经显露出不正常的迹象:无法理解正常的情感表达,别人笑的时候他一脸茫然,别人哭的时候,他反而开心起来。......(在五年多的朝夕相处中)即使庞麦郎多次出现过因为无法自控而试图杀死他的举动。白晓也依然认为庞麦郎的情况可控,至少,还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才会走到住院这一步。”精神分裂症是慢性病,需要长期药物维持,停药五年内的复发率超过90%,而经纪人口中还有三到五年发病,不排除是在对病情有过深入了解后的判断。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经纪人白晓还在极力推进所谓庞麦郎事业的新计划,为此不惜一起欠下几十万的网贷。“在这半年里,他们的网贷平台越借越多,身边能借钱的朋友也几乎都找了一遍。他(白晓)把自己的急迫,解释为对庞麦郎状态恶化的担忧,庞麦郎的精神状态越来越糟糕,社会功能一直在丧失,包括交流,包括工作。”我们不知道经纪人白晓的梦想是不是艺人庞麦郎的梦想,但庞麦郎的梦想毫无疑问是白晓实现自我梦想的途径。对精神分裂者庞麦郎来说,究竟梦想和能力的差距是他要面对的问题,还是单纯的梦想和被利益撺掇、怂恿、蛊惑、算计才是他要面对的问题?或许,正如一些网友所评论的那样,分裂后的庞麦郎终于不需要再去面对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04

年,一个城里返乡的男人,在村里碰到一个破衣烂衫的孩子,因为无意中发现孩子的和马云长相非常相似,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发到社交媒体上。后来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这个长相酷似马云的孩子,叫范小勤,在这几张照片网络爆火后,受到媒体和公众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