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长沙保卫战一日军向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长沙保卫战(一):日军向长沙进犯

童屹立

一、日军进攻长沙的部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年12月8日,侵驻中国广东的日军第23军,以第38师团为主力,开始入侵香港。侵驻中国华中的日军第11军,为策应第23军进攻香港,于同年12月24日,以第3、第6、第40师团等三个师团的主力,大举进犯湘北,悍然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称为第二次长沙作战)。

12月24日黄昏,日军第6、第40师团,由四六方、荣家湾间强渡新墙河,猛烈进攻南岸的中国守军阵地。翌日,第3师团也渡过新墙河,向南岸守军阵地发起攻击。这三个师团当面的中国守军第20、第58军,在新墙河南岸及南江桥阵地,经过一番抵抗后,第20军向梅仙、平江以东地区转移;第58军向长乐街一浯口一平江一三眼桥的汨罗江南岸之线转移。

而日军第6、第40、第3师团在突破第20、第58军阵地后,又把进攻的矛头对准汨罗江南岸的第37军,即分别向指定地点突进。第6师团向三江口一带攻击前进。第40师团向关王桥附近攻击前进。第3师团向归义附近攻击前进。

28、29日,日军第6、第40、第3师团,由长乐街、河夹塘间,强渡汨罗江,随即分别从三个方向包围攻击中国第37军。第37军一面逐次抵抗,一面以主力向高桥、路口畲以东地区转移,同时以一部潜伏在汨罗江、捞刀河间偏僻地区。

此次作战,第11军原本打算击溃在汨罗江南北布防的中国第20、第58、第37军就算完成任务了。然而,会战之初由于日军进展顺利,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头脑发热,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独断决心进攻长沙,并于29日傍晚,发出了如下命令(概要):

第11军命令(摘要)

(一)敌有向长沙和金井方向退却之迹象。

(二)军决定以主力向长沙方向追击。

(三)第3师团应迅速由近路向长沙追击。

(四)第6师团击溃麻石山、鸭婆山附近之敌后,应以主力追击朗梨市之敌,另以一部向长沙方面追击。

(五)第40师团以一部留在浯口附近,主力进入麻峰嘴附近后,应向金井急进。

(六)独立混成第9旅团,应向关王桥急进一并指挥泽支队在汨水以北,掩护军左侧背的安全。

二、日军向长沙突进

29日早晨,日军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企图与第6师团协同,将中国第37军之第95师围歼在长岭附近,遂于当日晨6时命令所部向竹山铺方向挺进,穿插到第95师的背后,在岩泉岭(麻峰嘴东7公里)飘风山一线切断第95师的后路,予以歼灭。

然而,丰岛下达这个命令没多久,就知道了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有进攻长沙的企图,便立即放弃围歼第95师的企图,并命令所部停止向竹山铺方向挺进,原地待命。第3师团各部奉命后,即集结兵力,整顿态势。

这天傍晚,该师团接到第11军下达的进攻长沙的命令。师团长丰岛房太郎早有进攻长沙的企图,接到命令后,欣喜若狂,立即在当晚20时命令所部“迅速由捷径,向长沙追击敌人”。

第3师团各部奉命后,立即开始向长沙突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31日下午,已经涉渡浏阳河,并把进攻的矛头指向长沙城南部。

当第3师团于29日傍晚接到进攻长沙的命令时,第6师团却还没有接到这道命令,依然准备围歼中国第95师。30日下午,第6师团推进到麻石山、鸭婆山附近,开始力攻第95师阵地。该师团在这次攻击的中途,突然接到第11军下达的命令“(第6师团)以主力向朗梨市追击,另以一部向长沙追击”。稍后,该师团又得知邻接的第3师团已经停止向左迂回,正向浏阳河畔突进。师团长神田正种中将,先前并没有进攻长沙的打算,也不知道阿南早有进攻长沙的打算。因此,他对这道意想不到的命令,非常气愤。但是,军令如山,不敢不从。

而后,第6师团停止进攻第95师阵地。傍晚开始,逐渐将兵力集结在长岭、麻峰嘴附近。30日午夜,师团长神田命该师团主力于31日黎明前编成两个纵队,开始向长沙追击。第6师团各部奉命后,经过彻夜急进,于年1月l日到达浏阳河一线,担负起朗梨市渡河点附近的警备工作。

再说说第40师团的情况。该师团于30日正在力攻据守在长乐南方高地的第60、第95师。此时接到第11军下达的命令“(第40师团)一旦进入麻峰嘴后,应向金井附近急进”。于是,该师团在31日黎明前,夺取了基隆山后,随即开始南进;于当日午夜,前出到金井附近。

三、中国军队的防御部署

而早在会战前,中国第九战区就察觉到了日军有进犯湘北的迹象,并判断日军有攻占长沙的企图。这样,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决定以“天炉战法”,将来犯日军诱至浏阳河一捞刀河之间予以围歼。所谓“天炉战法”,就是将兵力在作战地带,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最后,把敌军诱至决战地区,再从四面八方的据点出击,围歼敌军。

12月20日,第九战区对所属部队作了重新部署(概要):

(一)杨森副司令长官驻平江,指挥第20、第58军,第一步于新墙河、南江桥、汨罗江前进阵地逐次抵抗,第二步待命转移至关王桥、三江口侧面阵地,准备由东北向西南侧击堵击日军;

(二)第37军在汨罗江南岸抵抗,准备由东北向西南攻击日军;

(三)第10军守备长沙,准备由西向东反击日军;

(四)罗卓英副司令长官由上高进驻浏阳,指挥第26、第79军和第师,准备由南向北反击日军;

(五)王陵基副司令长官由修水率第78军和新编第15师进驻平江,准备由东北向西南侧击日军;

(六)第99军确保三姐桥至湘阴一线,准备由西北向东南攻击。

根据这个部署,我们可以看出,第九战区计划先以在新墙河南岸设防的第20、第58军,及在汨罗江南岸设防的第37军,分段消耗来犯日军的兵力与士气,然后,把日军诱至长沙附近,再以长沙守军第10军依托坚固工事,继续消耗日军的兵力与士气,并争取时间,待第九战区调集各路大军赶到指定位置,便从四面八方出击,围歼日军。这一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第10军要赶在各路大军合围日军前守住长沙。

早在年12月8日,第九战区就命令第10军开赴长沙接替暂2军防务,并担任长沙外围及市区工事的构筑。当时,第10军军部位于衡山石湾,各师集结于朱亭、渌口、株州、渡头市、东山各地区间,正在构筑国防工事。接到命令后,该军各部陆续开拔,到达长沙附近。不久,又接到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电令:“(一)该军(指第10军)第一步,应固守长沙;第二步,待敌进至浏阳河北岸向长沙攻击3天后,待命自西向东夹击敌军。(二)第师任长沙外围据点及湘江东岸之守备,第3师任长沙核心工事之守备,预10师固守岳麓山及水陆洲既设据点工事及湘江西岸之守备。”第10军奉命后,即令各师按照上述电令,配备兵力,构筑工事。

长沙市区雄据湘江东岸,浏阳河绕其北。岳麓山矗立在长沙市区西面,与其隔着湘江相望。长沙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既可扼守湘江,又可控置湘北,为战略上之要点。其东北外围除环城一带小高地外,地势平坦,射界广阔,更有浏阳河为其天然之障碍,这样日军若从东北方进攻长沙,将有很大困难。而长沙东南外围高地起伏,地形复杂,并可瞰制长沙市区,因此日军若从东南进攻长沙,较为有利,由这里进攻易于接近长沙的核心地区。

虽然第10军认识到了长沙外围东南高地的重要性,但起初鉴于兵力不足,仅以第师一部配置在这个区域布防。到12月30日,情况有了变化。

这天上午,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指挥所把湘江东岸所有船只集中西岸,仅留下5只小划子给第10军军部作为联络用。第10军军长李玉堂提出应拨给50只小划子,薛岳1只也不加,因此李玉堂与薛岳发了冲突,并生气的说:“既然不同意加船只”,但要求将布防于湘江西岸岳麓山的预10师调归建制,“要死也全军一起死,至于保卫长官指挥部的任务,请另调部队”。薛岳详知守城兵力不够,当即表示同意,并命令湘军第73军之第77师立即赶赴岳麓山,接替预10师防务。

随后,李玉堂电令预10师师长方先觉、副师长孙明谨、参谋长何竹本过河到第10军军部开紧急会议,分析敌情。这个时候,第10军了解到的敌情是:“敌之一部约3万余人已过汨罗江,尚有数量不详之敌步骑兵若干有迂回之势”,当即决定调预10师全部,务于拂晓前渡过湘江(马匹、病弱者暂留原地)。

预10师将岳麓山防务交替后,即奔赴长沙东南外围金盆岭、黄土岭、左家塘之线及妙高峰、修械所等地布防,并采取纵深配备,以第29团(团长张越群)为第一线阵地守备队,以第30团(团长葛先才,缺2个连)为第二线阵地守备队,以第28团(团长陈希尧,缺1个连)为复郭阵地守备队;另以第30团2个连为水陆洲守备队,以第28团1个连为红山头守备队。

各部队的具体防区和任务如下:

(一)第一线阵地守备队——第29团,以主力占领东瓜山、金盆岭、雨花亭、黄土岭、林子冲、阿弥岭、左家塘之线阵地,构筑坚固据点工事,以一部于新开铺、石马铺、百家岭、李家老屋之线占领警戒阵地,并于东山配备排哨。该守备队应以持久防御之手段以获得时间之余裕,即至万不得已时亦须待命分别转移于小东瓜山及老龙街附近。

(二)第二线阵地守备队——第30团(缺2个连),占领修械所、陶家冲、红石咀、大扫把塘.3高地、夏家冲、小林子冲、邬家庄之线纵深阵地,构筑坚固工事,并于.3高地构筑坚固据点、堡垒工事。在第一线阵地被敌突破后,该守备队应坚强固守该线阵地,即敌侵入阵地内应以果敢之逆袭消灭之。

(三)复郭阵地守备队——第28团(缺1个连),以主力占领妙高峰、南沙岭、老龙潭、老龙街之线,以一部守备城南路、西湖路以南各街巷口。第二线阵地被敌突破后,该守备队应竭全力拒止敌军侵入复郭阵地内,即不得已时亦须利用街道建筑物与敌作殊死战。

(四)水陆洲守备队,应极力拒止敌人于水陆洲登陆,并确实掩护该地之重炮兵。同时,并须注意防范奸细之扰乱。

(五)红山头守备队,于红山头构筑坚固据点工事,敌人由南进犯长沙市时,应极力拒止敌人前进,并须与该地共存亡。

第10军各师到达指定防区后,立即大力构筑工事。其实,自年以来,中国军队就开始在长沙构筑工事,但以前这项工作并没有受到重视,构筑的工事并不坚固。这次第三次长沙会战,因为要诱致日军进攻长沙城,必须要把工事构筑坚固。长沙市民踊跃捐输材料,并大力协助军队施工。工事采取地堡式,西面依托湘江,对北,对东,对南成一个半圆形,工事的外围似由麻园岭一朱家花园一杜家山一二里牌一黄土岭一妙高峰一猴子石之线.一层一层地向里构筑,愈向里强度愈增加,约以中山路西段一黄兴路一八角亭一南正街一坡子街以南概略线上的核心工事为最密最强,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街道口都有铁丝网拒马封锁,各街道上都有由地堡和建筑物内发射出的火力封锁。至于湘江水路,不仅长沙以北封锁了,连长沙以南似在猴子石附近也封锁了。新墙河战斗开始后的几天,长沙的工事不分昼夜地施工。第10军军长李玉堂整天在阵地上修正地堡的位置和射击孔的方向,规定火网的编成,饿了就在阵地上啃馒头,喝点水,积极督修工事,准备应战。

长沙的地形,对防御者来说,岳麓山是很重要的,山高米,与长沙隔江相对,对长沙有瞰制之利,如以优势炮兵占领岳麓山,观测条件良好,易于发扬火力。因此,第九战区直辖炮兵(归第10军指挥)及第10军的炮兵共约2个团,全部在岳麓山占领阵地,对长沙外围阵地及核心阵地前准备拦阻射击,特别对天心阁及其东南地区准备歼灭射击。

参考文献:

[1]原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长沙作战》,中华书局年中译本。

[2]原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陆军部摘译》上卷,四川人民出版社年中译本。

[3]桑田悦,前原透著:《简明日本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年中译本。

[4]郭汝瑰,黄玉章著:《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江苏人民出版社年版。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凤凰出版社年版。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四大会战》,中国文史出版社年版。

[7]原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香港·长沙作战》,朝云新闻社年版。

[8]《日军第68联队长沙攻略战战斗详报》,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档案。

[9]《陆军第10军第10预备师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斗详报》

[10]《陆军第10军第师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斗详报》

[11]《陆军第10军第3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斗详报》

[12]《陆军第10军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斗详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