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国土上,有两条线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一条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即淮河——秦岭线,这条线的北面为北方,南边为南方;另一条线是胡焕庸线即黑龙江省黑河市(以前是瑷珲)——云南腾冲线,把中国版图一分为二,胡焕庸线的东南边国土面积占我国版图的36%,人口却高达96%,线的西北边面积占全国64%,人口却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线的两侧人口密度相差40多倍。自这条线诞生以来,无论是人口布局、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等都沿着这条线划分的比例发展,无论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条线始终“岿然不动”。胡焕庸线诞生于年,当时年仅34岁的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在《地理学报》发表了他平生最重要的论文《中国之人口分布》中画了这条线,后被人称为胡焕庸线。
经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研究,除了全国有胡焕庸线外,其实我们国家的很多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存在省域“胡焕庸线”,比较典型的就是新疆自治区(奇台——焉耆——塔中——和田线)、四川省(平武——都江堰——雅安——木里)、福建省(柘荣——福清——平和)、青海省(祁连——兴海——甘德——斑玛)、甘肃省(金昌——永登——临夏——合作)、台湾省(基隆——高雄)、内蒙古自治区、重庆直辖市等。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挑选了比较典型的两个省(自治区)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分别是城镇规划君的家乡四川省和新疆自治区。
四川省的“胡焕庸线”为绵阳平武县——成都都江堰市——雅安市——凉山州木里县,线的西北边是川西高原和横断山脉,面积占全省的76.8%,人口却只占全省的21.3%,人口密度只有44.2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经济较差;线的西南边是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盆地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镇密布,面积占四川省面积的23.2%,人口占全省的79.7%,人口密度.4人/平方公里,是线西北侧的13倍。这也与全国胡焕庸线在四川省内的走向大概一致。四川胡焕庸线西北侧,是川西高原和横断山脉的白雪皑皑的雪山,与青藏腹地相连;此线东南侧,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四川盆地,以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为中心。这一条线不仅是四川省自然、人口的分界线,也是四川文化的分界线:线的西北侧是藏传佛教深刻影响的藏、羌文化区,东南侧则是儒家文化为中心、儒释道三角并举的巴蜀汉文化区。
新疆自治区的“胡焕庸线”为昌吉州奇台县(市)——巴州焉耆县——塔里木盆地中心且末县塔中镇——和田地区和田市。线东南面积占新疆万平方公里的45%,线西北面积占全疆的55%;线东南人口万人,占全疆10%,线西北人口万人,占全疆的90%;线东南只有地级哈密市的伊州区、巴里坤县、伊吾县,昌吉州的木垒县,吐鲁番市的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巴州的和硕县、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和田地区的民丰县、于田县、策勒县等14个县区和新疆兵团的十三师及十二师团,线西北有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2个地级市,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州、昌吉州、和田地区和巴州的大部分县市共82个县市区,新疆的一师阿拉尔市、二师铁门关市、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师可克达拉市、五师双河市、六师五家渠市、七师胡杨河市、八师石河子市、九师、十师北屯市、十一师、十二师等13个师一百多个农牧团场,新疆胡焕庸线两侧对比十分明显,人口密度、经济总量差异较大。认清新疆胡焕庸线,将对新疆的各类资源布局和未来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
来源:城镇规划君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