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士
这世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有君王、有文人、有政客、有死士,陈启礼曾经就是死士。
在震惊世界的“江南案”发生后,陈启礼被台湾当局判处无期徒刑,这对他来讲本已很轻了,后来年迈的陈启礼回忆当年这件事情时说过:“取人性命是最大的恶”,他取了别人性命,所以他当时早已抱着必死的决心。
陈启礼本应该死在狱中,岂知世事难料,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逝世,李登辉登上“总统”宝座后,实施了“蒋经国逝世百日大赦”,陈启礼因此重获自由。
在台湾,这种“特赦”并非第一次,根据“中华民国”宪法第40条规定,“‘总统’依法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及复权之权”,年当时的蒋介石“总统”去世,继任的蒋经国“总统”实行大赦,包括李敖、施明德、彭明敏等人都获得减刑或释放。
陈启礼出狱后重返“竹联帮”,成了名副其实的台湾“黑帮教父”。
陈启礼2、少年陈启礼与竹联帮
年陈启礼生于四川广安,四川解放前夕,他随父母辗转逃往台湾,先在基隆栖身,年来到台北,当时像陈启礼这种外省来的人,在台湾是不受待见的。
二战之后国民党从日本手上收回台湾,但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与台湾人民之间有很深的矛盾,终于在年2月28日民愤爆发,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暴动,国民政府调驻守上海的21军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镇压起义,从此台湾实施了长达38年的戒严,这就是“二二八事件”。这次事件后,台湾本地人一直对外省人心怀仇恨。
那时陈启礼刚上小学,他们班上加他一共只有三个外省的学生,本地学生就欺负他们三人,另外两个常常挨打不敢还手,但陈启礼从小就好勇斗狠,不肯受别人欺负,有人打他,他一定会还手,然后到后面就演变成每天下完课,全班都来打他,再接下来就是整个年级的学生都来打,他就一直奋战抵抗。后来他回忆说到:“那个下课铃声根本对我来说,就是拳击台上、擂台上的那个铃声,每一堂下完课,就是一场拳击赛。我从小这样打上来,我的实战经验太丰富了。”
尽管陈启礼一直反抗不服输,但并没有改变他被欺负的现实,为了自保,很小年纪的他便加入了黑帮(据说是9岁)。
上初中时,有次他的手表和钢笔被大他几岁的人抢去了,他找到了学校和家长,都没能帮他解决问题,陈启礼那一次才明白:只有朋友和拳头才能保护自己。陈启礼的父亲后来回忆此事时说到:“当时,我看到他失望的眼光就明白了,这个孩子以后在外面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来告诉我了。”
据说陈启礼是年加入了“中和帮”,“中和帮”是年由孙德培创立的,同一时期成立的帮派有“十三太保”、“永和帮”、“三环帮”等,还有后来台湾三大帮派之一的“四海帮”。
孙德培叔公是辛亥革命“三武”之一的孙武(三武——孙武、蒋翊武、张振武),他在年的一次纠纷中杀了人,便被关进了狱中。于是其他帮派开始抢夺“中和帮”的地盘,帮内也出现了分裂的情况。
此时赵宁、周榕等人召集中和帮残众,在中和乡竹林路的竹林地里举行了“中和第三次大会”,要重整中和帮、招兵买马,其间有不少好事青少年也加入了这次会议,于是有人便建议将中和帮改为“竹林联盟”,这就是日后台湾的第一大帮派“竹联帮”。
“竹联帮”此时不设帮主一职,遥尊孙德培为帮主(但孙德培后来出狱后淡出黑道,做了一名商人),分设“狮、虎、豹、凤、鸭”五个堂口,陈启礼是“鸭”的成员,所以他后来的绰号也叫“鸭霸子”、“旱鸭子”。
初期的竹联帮是一个相对比较松散的组织,陈启礼和绰号“青蛇”的邓国沣这时还组织了竹联帮的支派“南强联盟”,而此时和竹联帮的前身“中和帮”几乎同时成立的“四海帮”羽翼已经逐渐丰厚起来,两个帮派成了敌人。
四海帮是年在台湾大学校园里的44个青年结帮组成,取“四海之内皆兄弟”之意,与竹联帮一样,也是从大陆到台湾的国民党第二代为基底,而且很多还是一些家境不错的军公教人员的子弟。
四海帮最初在台北西门町、台湾大学、北商公馆一带活动,很快便成了台北的第一大帮派,竹联帮和四海帮免不了火并,竹联帮处于了下风,但树大招风,四海帮四处打杀,引起了警方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