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是绿色清洁的能源,符合能源转型发展方向,在能源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据了解,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我国光伏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新增装机连续五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堪称能源行业的“国家名片”。
但近期,一份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文件给了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当头一棒。新政严苛地对光伏电价和规模扩张提出限制要求,一时间,“降电价,降补贴”成为新能源行业的焦点话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规模不断扩张,“双降”势必波及可再生能源的各个分支。如何在“双降”背景下找到产业新出路,是可再生能源企业必须深思的课题。
快车道急刹车,光伏产业受冲击
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份被业内称作“”新政(落款日期为5月31日)的通知明确指出,随着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扩大,暂不安排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同时要求,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此外,自发文之日起,对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
回顾一直以来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政策,倡导发展一直是主旋律:
年12月,国家能源局《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年底,国家计划建成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亿千瓦(GW),其中,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GW),太阳能热发电0.1亿千瓦(10GW)。
年12月,国家能源局《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指出,到年底建成GW太阳能发电,其中光伏发电GW,光热发电5GW。
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
正式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中光伏装机比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少了45GW,确实引起了业界的一些担心。但年、年迅速增长的装机规划,以及年的光伏装机量,并没有给行业带来太大的顾虑,反而国家能源局正在准备的新文件又开始刺激行业,这就是:
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并公布了《~年光伏电站新增建设规模方案》。方案显示,~年,国家能源局将规划总计86.5GW的新增装机目标和截至年底累计并网GW的装机目标。(根据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年底,光伏累计装机77.42GW)
但到了今年,横空出世的“”新政却给发展快车道上的光伏行业泼了一盆冷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支持并未改变,此次文件出台旨在解决当前光伏发展的突出矛盾,促进光伏行业由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的转变。
具体手段主要有四,即:一是由于弃光问题突出,新政要求合理把握普通电站发展节奏;二是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明确安排万千瓦左右规模支持该项目发展;三是有序推进领跑基地建设;四是积极鼓励不需要国家补贴的项目。
新政发布后,市场反应剧烈。A股、H股市场光伏概念股全线下挫。6月4日,经过一个周末的发酵后,A股市场阳光电源、中环股份、福斯特和基隆股份等4支光伏龙头股,开盘后便迅速跌停,直至收盘跌停板仍未打开。H股形势同样严峻,信义光能、福莱特玻璃跌幅均超15%,保利协鑫能源和协鑫能源收盘跌幅均超9%。
此外,新政的影响也将波及就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斯成表示:“新政将使光伏制造业崩溃,损失超万亿,万人就业受影响。”可以说,“双降”背景下的光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产业环境剧变,新能源愈挫愈勇
“降电价+限规模”的双重措施降低了行业对补贴的预期,由于当前光伏业诸多环节库存较大,政策的发布将导致光伏业相关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同时,在低价抛售的价格体系下,企业亦陷入亏损境地。
受到波及的不仅是光伏产业,几乎所有关于新能源的产业都不同程度受到重创。据统计,光伏新政出台首个交易日开始至结束,光伏、风电及电动车行业合计损失超过亿元。去年全国50余家实现盈利的光伏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综合,如今只有亿元左右。
事实上,依靠补贴生存似乎是所有政策导向产业的软肋。如今光伏遭遇环境剧变,其他新能源产业则加快步伐未雨绸缪。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兵”加入风能产业,风电行业的补贴和电价不可能一直维持在高位。应以光伏产业为鉴,尽早筹备相关事宜。他表示,去补贴、促消纳是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主题,行业应抓紧实现技术进步,促进成本降低,以防备电价补贴“双降”的挑战。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研究院资深专家于贵勇则谈到,年全球风电度电成本已降至6美分,有的统计甚至是4美分。预计到年的时候,可能会进一步降至3美分。目前很多地区已率先实现平价,尤其是海上风电已经实现无补贴。他敦促可再生能源尽早认清行业前景,积极筹备“双降”背景下的应对措施。
尽管光伏产业备受打击,但由于体量很大,即使遭遇“紧急制动”,也没那么容易“抱死”。“双降”背景之下,光伏产业潜力犹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陶冶表示,光伏装机依然可能在“十三五”末期超过风电,成为我国第二大装机电源。
中国光伏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江华同样认为,光伏产业的基本面好,发展潜力巨大。他谈到,新政将迫使光伏的市场发展速度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不管是企业还是行业,一定要着眼未来。新一轮行业洗牌已经来临,补贴退坡是必然,未来降本提质增效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根据预计,如果“”新政不出现大的变化,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将介于28GW~30GW区间。
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能源金融发展报告()》预计,到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将占15%,
届时太阳能投资需求将达到1万亿元,风能亿元,核能亿元,生物质能亿元,地热亿元。
BP同样看好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据该公司预计,未来20年,太阳能和风能的复合年增长率将维持在10%以上,同时核能也将持续快速发展。
政府补贴不再,金融机构来接棒
补贴降了,电价也降了,光伏产业大声疾呼“很缺钱”。甚至有悲观的业内人士表示,“假以时日,分布式经销商的死亡率不是30%,也不是60%,而是%!”
其实,光伏企业大可不必如此悲观。政策的突变的确让业内企业备受打击,但条条大路通罗马,能“来钱儿”的不仅只有政府补贴一条路—在光伏企业为无米之炊愁眉不展之时,金融机构却在愁着有钱花不出去!
别惊讶,“有钱花不出去”听起来虽然挺气人,但这的确是当下金融机构最为头疼的问题。怎么找到好项目,怎么让钱生钱,是所有金融人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