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校一策”交警护学亮实招
实施微循环、设置“净空区”……青岛交警多措并举疏解“校门拥堵症”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停车难、门口堵”是城市中小学校面临的普遍性交通难题。为进一步缓解青岛市各学校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青岛交警把严格路面执法、优化交通组织、联动护学、为民服务等作为提升通行效率的第一要务,在实践中精准对策,全面盘活学校周边交通组织,最大限度增大道路通行能力。
/现象/
学校门口由堵变疏
10月17日下午4点,记者在镇江路小学附近看到,身穿校服的孩子们陆陆续续走出校门。早已等候在校门口的家长立刻迎上前,有的带着孩子沿学校门口主路离去,有的则和孩子一起上了临时停放在路边的汽车内,迅速驾车而去。即使是放学高峰期,学校门口并未出现拥堵现象。
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因学校周边以住宅区居多,川流不息的车辆每天从学校门口驶过,赶上接送孩子高峰期,学校门口会异常拥堵。
“镇江路小学和基隆路小学有多名师生,每天接送学生的私家车有多辆。在接送学生时段,停车难、秩序乱时常导致拥堵,引发区域整体交通不畅。”市南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孙理中告诉记者,校园周边特别是校门口通常是交通拥堵“重灾区”,曾成为长期困扰学校和家长的烦心事。
/治理/
“量身治堵”解难题
镇江路小学
对策:增设“净空区”,实现人车分流
为高效缓解学校交通拥堵问题,高质量打造“上学路”和“放学路”,市南交警组织调研,听取学校、学生家长及周边居民呼声,结合交通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性、精细化交通疏解方案。
“首先,我们在校门口施划了一片黄色网格线,设置了‘净空区’,任何时候黄色网格线内都不允许停车,将这片空间留给步行的家长和孩子。”市南交警香港西路中队中队长李刚说,为缓解停车难题,他们将学校周边的27个固定泊位改为限时泊位,允许夜间和节假日停放。同时新增泰州路人行道护栏45节,将行人和车辆隔离开。另外,他们协调了附近的停车场,允许放学时段接学生车辆临时停放。
孩子在镇江路小学上四年级的市民董振,明显感觉到9月份开学之后,校门口畅通多了。原本从家到学校门口至少要开20分钟甚至半小时的车,现在基本10分钟就能顺利接到孩子了。
基隆路小学
对策:周边实施微循环,缓解压力
针对基隆路小学门前拥堵的状况,市南交警巡逻中队中队长史家文表示,在金门路周边实施微循环方案:将南平路、金门路、福清路等部分路段改成单行,将上杭路部分固定泊位改为限时泊位。压缩路段车道宽度,将香港中路(高雄路至麦岛路)路段东向西渠化为两车道,西向东渠化为三车道,分担高雄路、基隆路上放学时段交通压力。
“学校周边设置接送学生临时停靠点,即停即走,接送孩子很方便。”17日傍晚5点,市民杜雅楠在接孩子放学时满意地说。
记者从市南交警大队获悉,目前基隆路小学、镇江路小学周边区域停车难、秩序乱、通行堵的问题已得到明显改善,接送高峰时长比之前缩短15分钟。
上海路小学
对策:设立临停区,错峰放学
上海路小学,位于市北老城区,学校周边道路狭窄,上下学时段校园周边交通拥堵严重,学生们的出行安全存有隐患。对此,市北交警冠县路中队通过实地调研,制定出详细的治理方案,通过推行“以人等车”“错时接送”等措施,构建解决学校门前拥堵问题的长效机制。
冠县路中队中队长钱伟介绍,上学时段,老师在上海路至上海支路路段设立的临时停车区等候学生,接送孩子的车辆即停即走。放学时,老师按时将学生带至指定区域,接送车辆推迟1至2分钟到达临时停车区。为方便家长停车,交警在学校周边增设27个停车泊位;同时,学校实施年级间、班级间的错峰放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规划/
打造校园交通“微循环”
交警部门通过实地“把脉问诊”,根据不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各自的“治堵策略”。秀峰路小学变更车道、增设中央隔离护栏和行人隔离护栏;富源路小学增设临时停车接送区;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施划多个停车位,优化设置周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在全市范围内,交警部门对所学校周边堵点实行拥堵综合治理,并将不断进行优化完善。”青岛交警支队秩序处处长黄祥荣向记者表示,交警部门通过“点对点”推进学校周边交通问题整改,从“灯、线、牌”入手,完善校园周边道路标志标线,增设人行道护栏、减速带,更换破损标识标牌等,并协调相关部门,修补学校门前道路,完善相关交通设施,保障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同时,在学校门前建立早晚高峰“护学岗”,维护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打造畅通、有序、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邹忠昊